在1月10日,我们八人小队前往南京博物馆开展寒假团体社会实践。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文化传承意识。活动结束,我们收获颇丰,也有诸多思考。
活动前,我们通过网络、书籍收集南京博物馆资料,了解到了南京博物馆馆内共设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六大场馆。了解了场馆分布与重点展品,制定详细参观计划,明确各场馆参观时间与重点。
参观过程:历史馆中,从远古石器到明清瓷器,我们看到历史长河中文明的演进。商周青铜器纹饰精美,展现古人高超技艺;秦汉文物彰显大一统王朝的磅礴气势;唐宋书画洋溢着文化繁荣气息。特展馆内,“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等珍品,让我们惊叹于古代工艺的精湛。民国馆里,复古的街道、店铺,重现民国南京的烟火气。非遗馆中,苏绣、云锦等传统技艺展示,让我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队员还参与了简单的手工体验。
实践收获: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成员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系统且深入的认知。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智慧,到封建社会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拓宽了知识边界,提升了文化素养。大家能从文物的材质、工艺、造型等方面,解读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
在参观过程中,成员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有人负责记录文物信息,有人拍照留存精彩瞬间,有人查阅资料答疑解惑。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从各自视角分享见解,如学历史的同学讲解文物历史背景,学艺术的同学分析文物美学价值。在交流讨论中,团队凝聚力增强,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我们意识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计划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文化,如利用社交媒体制作精美的图文、短视频,分享参观感悟与历史知识;在校园举办小型展览、讲座,向同学们介绍南京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与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传播意识得到觉醒,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性。
实践反思:活动组织方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场馆参观仓促,未能充分领略其中精髓。比如非遗馆,因时间紧张,对一些复杂工艺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活动中,需更加精细地规划时间,给每个场馆预留足够时间。
团队交流方面,小组讨论深度不足,部分成员未能充分表达观点。之后应营造更开放的讨论氛围,鼓励成员积极发言,深入探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提升交流质量。
文化传播方面,虽有传播文化的想法,但具体实施计划不够完善。后续需制定详细、可行的传播方案,结合不同平台特点与受众需求,创新传播形式,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此次南京博物馆参观实践,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文化之旅。我们不仅收获知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更明确文化传承传播的责任。未来,我们将吸取经验教训,让实践活动发挥更大价值,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