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乡村文化需求逐渐上升。艺术作为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形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于关键时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艺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力量,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团队带着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和艺术的无限热爱,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化为行动,走进乡村,用画笔和颜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发挥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开展了以“艺绘乡村,共绘振兴画卷”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墙绘艺术为载体,结合地方特色,将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提升乡村面貌,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践意义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和推进,三下乡实践活动成为了大学生们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我们团队选择了墙绘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美化乡村环境,弘扬乡村文化,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墙绘不仅为村庄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教育载体。通过墙体彩绘不仅为乡村带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乡村文化”为重要着力点,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效融合,以“小”墙绘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更具温度、更具力度、更具深度,实现村庄颜值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
在墙绘设计中融入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元素,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原本空白、单调的墙壁可以变得色彩斑斓、生动有趣,从而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使村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更加宜居、美观的乡村环境。
三、实践内容
活动开始第一天,随着第一缕晨光的照射,我们踏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纪念园,这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是为了纪念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在新圩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这里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起点。
我们团队队员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传承价值。此行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我们团队精神的一次洗礼。随后,我们抵达三树村,在这里,先进行了一场艺术赋能乡村产业的交流会议,而后去参观了稻米加工厂,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稻米加工厂周边环境缺乏特色,这激发了我们运用艺术手段为乡村产业增添色彩的决心。经过对三树村稻米加工厂的深入调研与采访,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墙绘方案。从排版到打稿再到色彩的要求,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我们对艺术与乡村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实践第二天,我们团队在墙绘过程中,吸引了一些村民的围观。他们对我们的墙绘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我们进行交流,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村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也使得墙绘作品更加贴近村民的生活和情感。下午,我们团队有幸和稻米加工厂的厂长进行了采访,厂长向我们介绍了三树村的基本状况,他说这里主要以花生和稻米种植为主,村里的贫困户还是存在一定数量的,但对桂林理工大学的帮扶进行了肯定,极大促进了稻米厂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厂长还谈到了墙绘艺术对三树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乡村振兴的理念和文化内涵。墙绘作品中,不仅展示了三树村的产业特色,也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三树村乡村振兴的成果和挑战。厂长对稻米厂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信心,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墙绘这样的视觉艺术,更需要像厂长这样有着丰富经验和责任感的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三天早上,随着三树村墙绘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的团队满怀信心和热情,踏上了东阳村墙绘任务的新征程。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村镇产业现状以及现有产业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和需求等。实践团队通过结合东阳村的发展产业和特色设计好了墙绘的标志图案,又开始新的一轮墙绘任务,在眼前的墙是更是的高大,需要爬高架才能够得着,无疑也是给图案和文字定点增加了难度,好在大家团结一致,一起交流和协作,不断观察和比对,不畏高度艰难终于顺利大概订好排版位置。
第四天,我们与桂工驻村书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东阳村的黄关面条食品科技帮扶车间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展现了显著的成效。在桂林理工大学的帮扶下,车间实现了面条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朱书记的详细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面条加工厂的特色产品和发展趋势。这次访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同样重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天,我们团队在朱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面条的生产车间,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蓬勃生机。生产线上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将面粉转化为美味可口的面条,展现出了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面貌。参观完之后,队员们继续投身于墙绘艺术的创作中,将青春的活力与新时代的朝气共同注入这片乡村大地,为当地增添了一抹生动而鲜明的色彩。最后忙到了深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完成了东阳村的墙绘任务,传递了青春的活力和新时代气息,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队员们的热情和创意。
四、实践成果和收获
借助墙体彩绘,以小的切入点推动大的转变,那别具一格的墙画已然成为阡陌之间一道耀眼的亮丽风景线,不仅描绘了乡村振兴带来的乡村巨变,还提升了村容村貌,为村民提升了文化自信。
在东阳村,队员们面对高墙作业的恐惧和炎热的天气,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面貌。作为青年志愿者,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们也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投身相关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智慧。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视野。我们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
通过这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将乡村振兴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也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团队成员将艺术和青春的活力注入了乡村,也收获了成长和友谊。我们深刻理解了的内涵,并在实践中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我们将带着这次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继续在艺术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能够为乡村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青年一代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