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享受着时代的红利。既要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来帮助别人,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丰富和传承它,任重而道远,我们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2024年7月30日,一群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学子赴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参观并学习非遗文化,这次活动不仅仅提供了学习当地文化习俗,也一次是和非遗文化零距离交流的机会。
实践团成员在观看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术时观察到徽州传统民居主要布局图,观察到了“回”字形布局图,布局巧妙,可以很好的利用空间,并可以减少地势不均所带来的影响,使整个布置显的紧凑高效,在有效的地域充分的建筑利用,“回”字形建筑的采光性也非常好,以及有很好的视觉连通性。通过观察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我们不免惊叹于中国人民的智慧,这些看来至今仍非常实用的技艺,是当时的人民反复尝试多研制出来的,即实用又便捷,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因此我们要充分的传递中国文化,让其能够愈发壮大!

图为徽风新安行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学习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术。武洋 摄
在参观完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三下乡活动也是完美结束,整个过程是丰富且有趣的,志愿者在结束之余仍然念念不忘经历过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看过的各种文化技艺,像是从一场梦境中苏醒过来一样,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常来看看,我们身后的也并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会,虽无声,但确让我们震耳欲聋,中华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来传递,它的精神也是会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并且在这个阶段也会不断的丰富!

图为徽风新安行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外合照。武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