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语心愿,赋能成长”实践团于7月12日到达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进行实践与调研,深入了解郎溪县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当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语心愿,赋能成长”实践团由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2级202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10名成员组成。7月12日实践团成员安全到达朗溪县后,与当地负责人进行对接。

图为北岗社区负责人与实践团成员进行工作对接。 卢皇宇 供图
2日后,实践团与留守儿童的初次见面,首要任务是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起初,孩子们对待实践团像老师一样敬畏,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有些留守儿童不敢向团队成员询问问题,也有一些“活跃”的小朋友让实践团成员感到头疼。如何与小朋友打好关系是实践团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实践团队耐心细致地辅导小朋友,给留守儿童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辅导作业之余,还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如“体验‘TA’的人生,感悟我的人生”的绘画活动,几个小朋友一组,说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画出相应特征,各个小朋友思想融合形成一幅人物画。在小朋友的思想碰撞下,描绘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同时,实践团还与留守儿童开展紧张刺激的纸飞机比赛。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纸飞机的制作方法和细节,并向同学们作示范。A4纸在孩子们手中逐渐成为形状各异的纸飞机,在赛场上角逐。
渐渐地,实践团成员与北岗社区的留守儿童距离感在不断拉近,成为知心好友。在“彩虹对对碰”活动上,留守儿童们围成一个圆圈,前一个小朋友将右手手指放在下一个小朋友的左手手心,在实践团成员念到颜色时,逃脱自己的右手,抓住其他小朋友的左手手指。期间,留守儿童也想与实践团成员一同参与游戏,比拼专注力与反应速度。同时,在与小朋友们一同进行黏土制作的活动中,一个个想法在小朋友们的脑中迸发出来,出现了许多有趣、精美的成品,其中还有小朋友将自己制成的成品送给实践团的成员,甚至根据实践团的成员捏成他们的形象。

图为实践成员王浩然举着小朋友送的“自己”吴海问 供图
实践团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活动。如“曼陀罗绘画”的绘画活动,在已经用线条勾勒好的花朵之中进行涂色。留守儿童在涂色中,涂色方式、涂色速度等一定程度反应了其性格特征。同时实践团还与小朋友进行“OH卡”游戏,利用联想法、构造法、完成法、表漏法,投射出留守儿童的潜意识,帮助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同时,“心语心愿,赋能成长”实践团还与留守儿童一同拍摄霸凌情景剧,进行反霸凌宣传,告诫小朋友,不做霸凌者,反对霸凌行为。
在与北岗社区留守儿童相处一段时间后,实践团为小朋友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实践成员的帮助与小朋友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调研问卷。
在实践调研的最后一天,“心语心愿,赋能成长”实践团给留守儿童准备了一部有趣的儿童电影《头脑特工队》。让留守儿童享受电影的同时能够体会其中的教育意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北岗社区负责人对于志愿者背井离乡,来到郎溪帮助留守儿童的行为很感动,提前为我们准备了一场送别会,将留守儿童亲手制成的“花”送给实践团的各位,以表达对实践团的感谢与不舍。经过了5天的相处,小朋友对于实践团的成员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实践团能再待几天,再教他们几天,再与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实践团的各位也只能心情沉重的离开这些让他们既“省心”又“调皮”的孩子们,踏上归途,离开这片仅有5天,缺充满回忆的地方。

图为实践团出征仪式合影。 卢皇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