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古石臼中细细研磨,每一缕香气都似山泉叮咚,清冽而不失柔情。糯米与茶香缠绵悱恻,慢火熬煮间,岁月静好,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一碗下肚,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田。这就是云浮市云安区茶洞镇的茶洞擂茶粥。擂茶粥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底蕴深厚,2022年4月29日,擂茶粥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历史来源
关于擂茶粥,可是有一段来历的。明万历年间,云雾山一带匪患猖獗,茶洞村屡遭劫掠,民不聊生。朝廷闻讯,派遣陈璘将军率师征剿。茶洞村民闻将军将至,欲尽地主之谊,但是物资匮乏,全村上下积极筹措后却仅有糙米、黄豆少许,及茶叶、香料等零星杂物。村民急中生智,将茶叶、香料等物细细擂碎,融入稀粥之中,制成别具一格的粘稠香粥。
晚上,当陈璘率领的大军历经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地抵达时,看到一碗碗的黑香粥,觉得清香扑鼻,胃口大开,品尝之后更是精神焕发,滞气尽消,战力倍增。陈璘将军十分惊异,便向村民询问这一带有香味的黑粥叫什么,村民据实以告。陈璘感念村民深情,遂赐名“擂茶粥”,并赞其助军平寇之功。
自此,茶洞擂茶粥名声大噪,成为云浮地区一道独特的美食佳话。它不仅承载着村民的智慧与热情,更见证了陈璘将军平定匪患、安邦定国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
茶洞擂茶粥选料有:田糙米、细青茶、生姜、小葫、八角、砂仁、陈璘皮、茴香、炒熟去衣的花生仁、花生油、食盐、山泉水等。
制作擂茶粥的工具是:擂盆一个,擂棍一根。但擂棍的取材很讲究,首选是肉桂树,其次是茶油树或黄牛木,因为这些树木质坚硬、气味芬芳。
制作擂茶粥的步骤是:
- 把细茶、生姜、小葫、茴香、八角、沙仁、果皮捣烂拌匀
- 把适量的田糙米和山泉水用明火煮成粥
- 将配料和米粥混合,制成擂茶粥。

保健价值
除具有食用价值外,其保健价值不可小视。其选用的茶叶、生姜、小葫、八角、陈璘皮、茴香等材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中茶叶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效能,具有提神、解酒、利尿强心、养目保齿、杀菌、消炎等功效;生姜具有驱寒、和胃、健脾的作用;沙仁、小葫、八角、果皮、茴香等具有化气、消滞、暖胃的作用。所以食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擂茶粥可以改善人们的体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总结
擂茶粥作为一种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食品,其产生及沿袭过程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力,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勇于探索的精神财富。
队员感想
阮同学:亲身体验完擂茶粥,我感受到了它的制作是一个有力而耐心的过程,每一次的锤击都要恰到好处,将食材碾碎融合而不飞溅,最后宛若细腻如沙状。擂茶粥更有温暖而细腻的滋味,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粥香四溢,搭配着茶的清新,加上麦叔一家的精心烹饪,让人回味无穷。
邱同学:擂茶粥的味道,对我而言,它具有清香、微苦和回甘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开胃养胃的感觉。对于这一道美味的地方特色美食的传承,我的期望是能够在保留其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并品尝到这一美食。希望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学习并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同学:参与制作擂茶粥,我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匠心独运。从选材到研磨,每一环节都充满仪式感,茶香与米香交融,唤醒味蕾也温暖心灵。这不仅是一场美食的制作,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触动。
黄同学:品尝擂茶粥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能够被保留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我希望擂茶粥这样的传统食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更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