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漳州行——多彩非遗,魅力诏安

发布时间:2024-08-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东南一隅,有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诏安县。它不仅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7月2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闽乡的诱惑”实践队来到诏安县,为了解诏安非遗和发展现状展开调研。此次调研分为四站——诏安灯谜,诏安石雕技艺,诏安彩扎、刺绣和剪纸,诏安南筝。

  第一站,实践队员在诏安灯谜协会副会长陈春生与秘书长沈海东的带领下来到诏安文化艺术中心,进入诏安灯谜展馆。

  通过老师们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诏安谜作以“会意别解”为主,兼有离合、假借、增损等其他手法二十多种。为深入体验诏安灯谜的文化魅力,陈春生老师带领队员们亲身体验猜灯谜这一活动。当谈及诏安灯谜的发展困境时,陈春生老师表示,去年有开展灯谜培训班,但由于灯谜本身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形式的普化,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沈海东老师希望实践队员能在校内进行推广,为诏安灯谜注入新活力。


图为陈春生与沈海东老师介绍诏安灯谜的特色和谜作手法 林书铤摄

  第二站,实践队员前往诏安县涂氏石材加工厂,探寻诏安石雕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第五代诏安石雕技艺传承人涂勇钦老师与县级非遗传承人、第六代诏安石雕技艺传承人涂晓滨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分享了他们对于石雕的坚守与热爱。

  跟着涂勇钦老师的脚步,实践队员们来到做工区与加工区,亲眼见证了石雕成品的诞生过程;看到地上的卡通形象类的石雕,涂老师自豪的说:“传统的圆雕多为瑞兽,我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雕出来的小动物既可以放在家里作为摆件,还能拿在手里把玩。”对于石雕技艺,涂老师表示,虽然人力成本较大,也没有团队支撑,但还是希望能一直把石雕这个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向不同的地方和年龄段推广。


图为传承人涂勇钦老师介绍涂氏石雕的发展历史,并与队员们交流非遗发展现状 林书铤摄

  第三站,实践队来到了诏安县庆源号彩绸庄,省级非遗传承人林养生老师带领队员们领略了诏安彩扎、刺绣以及剪纸的魅力,并一一介绍了每项技艺的亮点。随后,林养生老师向队员们分别讲述了各项非遗技艺的发展历程。

  通过林老师的讲解,实践队员了解到,诏安彩扎工艺品主要用于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节日及祭祀活动。诏安刺绣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谈及剪纸技艺时,林养生老师为队员们展示“盲剪”,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队员们更加有体验感,林老师指导队员们亲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最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他表示,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非遗文化,那自然也是极好的。


图为传承人林养生老师指导队员们体验诏安剪纸技艺 余俊豪摄

  第四站,实践队员们来到了诏安南筝传习所,南筝传承人沈晓娥老师用直接弹奏的方式,让队员们充分了解南筝与传统古筝的区别所在。

  为了能够更好的体验南筝的韵味,沈晓娥老师与她的学生指导队员们完成了南筝《春串》《风流子》《流水》片段。队员们在体验了南筝演奏后,纷纷表示难度极大,同时也对沈老师和她的学生表达敬佩。沈晓娥老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南筝,让它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图为传承人沈晓娥老师的学生指导队员体验南筝演奏 林书铤摄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对诏安非遗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更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有力推动。实践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非遗传承人、记录整理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诏安灯谜,诏安石雕技艺,诏安彩扎、漆线雕、刺绣和剪纸,诏安南筝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发展现状,为诏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闽乡的诱惑”团队将继续秉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同时,团队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文化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作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李慧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李慧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漳州行——多彩非遗,魅力诏安
  • 暑期“三下乡”之广联达参观感悟
  • 暑期“三下乡”之广联达参观感悟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暑期,我有幸作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 08-04
  • 博爱青春之“破雾识真,共筑反诈堡垒”实践团赴妇幼保健院开展反诈宣讲
  • 博爱青春之“破雾识真,共筑反诈堡垒”实践团携手山海义警宣传校园防诈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