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7月17日讯】(通讯员 窦成功)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潜山痘姆乡开展“劳以筑梦军旅情,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行”三下乡活动,通过劳动实践、军旅体验、寻访校友、产业调研等方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人民学习,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走入村委大院,共谋乡村振兴
上午9点,实践团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责任感,走入痘姆乡仙驾村的村委大院。在村支部书记孙爱华的热情接待下,双方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与创新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孙书记如数家珍的介绍了有关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让队员们收获颇丰。孙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特别是需要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还邀请了孙书记填写了“千村万户大调研”调查问卷。
二、走近抗战老兵,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拜访了94岁的抗战老兵——章黄根,聆听了他亲身经历的参战故事,共同缅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进一步坚定了“爱我国防、强国有我”的信念。
章爷爷是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他向队员们讲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杀死两个敌人的荣耀,从英勇无畏的冲锋到击溃敌人胜利后的凯旋,章爷爷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那段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虽然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起往昔的革命岁月依旧激动不已。章爷爷的孙子还为实践团展示了爷爷以前穿军装唱军歌的视频,歌声中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聆听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要把爱国情,报国志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走进野寨中学,践行时代担当
202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在回信中表示,希望他们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这一回信件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深入了解野寨中学在国防教育的创新性特色做法,下午15时,实践团连同安徽农业大学“筑梦军旅”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按照既定计划来到了潜山野寨中学。
在野寨中学姚亚芳老师(原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的带领下,来到了校博物馆,实践团了解到野寨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该校始名为“景忠中学”,取“景仰忠烈”之意。此外,姚老师还向实践团讲述了学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年来,野寨中学牢记殷殷嘱托,坚持逐梦国防、强军有我。今年高招,这所学校又有51名学生被军校录取,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通过此次走访活动,实践团成员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和决心,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走访当地村民,倾听民意心声
为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入农户家中,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受村民的每一份期盼。每到一处,队员们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与建议,并对村民进行问卷调研。李爷爷拉着队员唐盛鹏的手,激动地说:“路修好了,水也通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啦”。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在乡村振兴取得有优异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并表示将把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和建议带回学校加以分析和总结,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