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实践团队成员们有幸踏入了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参与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扬州非遗通草花工作室学习制作通草花。这次经历,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匠心独运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初入工作室,一股淡雅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手工艺术繁盛的年代。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通草花作品,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雅脱俗,每一朵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那一刻,我被这份美深深吸引,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
在崔芳凝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开始了通草花制作的初探。首先,通草花的主要原料是通草,一种来自植物的茎髓,经过特殊处理后变得质地轻盈、易于雕刻。在崔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拿起通草片,尝试着用刻刀勾勒出花瓣的轮廓。起初,我的手艺显得笨拙而生疏,但师傅总是鼓励我说:“慢工出细活,耐心是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技艺逐渐娴熟起来。从简单的花瓣到复杂的花朵结构,我一步步地深入,每一次的雕刻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那份传承千年的技艺温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崔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断强调的“心手合一”,她说:“制作通草花,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寄托。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作品。”
经过学习,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朵通草花。虽然它并不完美,甚至还有些许瑕疵,但当我看到它静静地躺在手心时,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朵小小的通草花,不仅是我技艺的见证,更是我对非遗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通草花作为扬州的一项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关注和支持这些非遗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