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一旗一枪,共品桦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了在桦树村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探寻旗枪茶历史、挖掘桦树村茶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在旗枪茶品牌路径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图1:实践团成员与桦树村村委合照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桦树村文化礼堂与茶文化展示基地,了解了桦树村发展现状与旗枪茶发展历史,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在讲解过程中与工作人员形成良性互动。在发问中寻求突破点,在解答中贡献金点子,促进了政产学研的进一步融合。
据了解,桦树旗枪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色泽绿润,香气浓郁,是当地的一大特色。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了解到桦树村共有优质茶园近1000亩,其中重点打造旗枪茶园300余亩,年产量和年产值均较为可观。同时,村民们坚持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与现代机械化生产相结合,在保障干茶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

图2:团队成员参观桦树村文化礼堂、村史馆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与当地企业与茶农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调研了桦树村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他们发现,桦树村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挑战。为此,实践团提出了多项发展建议:
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
二、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和衍生产品
三、拓展销售渠道,破解卖难问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
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3:非遗技艺继承人林强访谈

图4:当地茶农访谈
实践团成员活动心得:
1.李煜炜:旗枪茶不仅是一种经济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枪与旗的翻涌中让我深刻感悟到茶带给人以精神的鼓舞。老一辈茶人不忘初心、深耕土地,为茶文化的弘扬贡献半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时代新青年去感悟、提升。
2.邵璐冉:通过访谈桦树村旗枪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感受到了匠心独运,了解到了旗枪传统炒茶技艺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也被传承人的坚守深深打动。
3.仲慧煜:通过桦树村旗枪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的耐心讲解,我对桦树旗枪茶的制作流程、加工特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感受到茶香浓郁背后手艺人的不易,也为村民坚守传承非遗炒制技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4.王蕊: 在这一次的实践过程中,不仅了解到旗枪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了解到属于旗枪茶越泡越香的特色风味和其相关的炒茶技艺。
5.周敏琪:在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和村民的过程中,我惊喜于他们的热情与真挚,感叹于人人不少于30年的种茶茶龄。无人不得意于优质的产地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喝千岛湖湖水长大的茶”成为他们自豪的宣言。传承人们对于茶叶的热爱和执着,展示着文化自信带来的魅力。
6.陶昱希:旗枪茶不仅仅是一种茶叶,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祖先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从踏入那片被古老茶树环绕的茶园开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千年的茶文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也加深了发扬旗枪茶的决心。
7.马雨嫣:此次社会实践本人初次到达桦树村并且了解旗枪茶这一品牌。与西湖龙井不同,旗枪茶叶那扁平光洁的表面,在沸水中缓缓舒展,如旗如枪,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旗枪茶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好事物。
8.赵文杰:走进旗枪茶田,我仿佛能听到大地的呼吸,感受到自然的馈赠。调研中,我见证了从绿叶到香茗的转变,深刻领悟到“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这份对品质的坚持,让我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新的启示。
9.冯华波:2024年7月3日,我们团队在桦树村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暑期实践。在村委主任和旗枪茶非遗传承人林强先生的引导下,我们深入了解了旗枪茶的历史、制作流程及其独特魅力。林先生的茶道演示和对茶文化的深刻见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激发了我们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这次实践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图5:实践团成员、村委、传承人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受益匪浅,也为桦树村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积极投身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