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变“环境包袱”为“绿色财富”

发布时间:2023-09-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变“环境包袱”为“绿色财富”
¨陈  猛(城市与环境学院2106班)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我院红扬实践队以“推进废旧物资重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的暑假调查。本次实践活动让我在实地分发调查问卷时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此次实践,让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夏日炎炎,我们实践队成员在公园、在广场、在大街小巷、在运动场都有我们的身影。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的人民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科学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意义重大深远。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力用情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心关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更应该关心关注碳中和、碳达峰。应该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作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 作为当代青年不仅要在学习上求真学问,同时也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练真本领。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懈探索,不断突破和创新!
  • 09-04
  • 学思践悟,领略社区风采
  • 探非遗土陶之艺,品文化传承之魂
  • 探非遗土陶之艺,品文化传承之魂
  • 塔里木大学“非遗薪火相传—美育沁润童心”团队在喀什古城开展了一次特别的采访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技艺的传承人展开了深入了解
  • 09-0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