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同心护翼,薪火相传”团队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同心护翼,薪火相传”团队总结报告

前言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是延伸课内教育至课外的一种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情势,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组建了一支“护翼筑梦新征程”的支教团队伍。支教团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聚焦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开展“同心护翼,薪火相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以奉献服务社会,用实践书写精彩人生。支教团采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支教活动等方式,联系当地实际,在火热的七月,走进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谱写了当代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活动主题

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教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成都理工大学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进行对口帮扶。岚安乡距泸定县城23公里,是位于大渡河边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古镇,海拔2400米,周围山峦绵延起伏,中间怀抱一片小平川。该地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区域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护翼筑梦新征程”支教团积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开展支教护翼活动,聚焦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致力于切实解决乡村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在奉献中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锻造自我。

活动目的

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教育现状,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提升青年学生社会敏感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投身伟大事业;同时积极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活动内容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贫困山区的小学通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教学设施简陋落后等问题。成都理工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教学资源,在本次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定点帮扶,给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带去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材、运动器材、学习用具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质量的教育。

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拓展视野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往往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现实体验,缺乏多元发展的平台。本次支教活动充分发挥成都理工大学多元学科优势,引导孩子们接触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音乐课、手工课、舞蹈课、体育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促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

在支教活动中,团队与当地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同家访对象家长提前电访进行良好沟通、取得家长同意后,实地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状态、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等,为团队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团队旨在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提高教学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和文化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特色与社会人文特色,聚焦重点薄弱环节,共同商讨制定“岚安乡式”教育帮扶模式。

组织文艺汇演,深化红色精神理论学习,赓续岚安红色血脉

一方面,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营造浓厚红色教育氛围,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传承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另一方面,将此次教育成果以文艺汇演方式呈现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师生进行良好互动。
 

实践成果

支教献爱心

除了传统的教学课程之外,支教团在美育方面下足功夫,开展舞蹈、声乐、书法、手工、阅读、朗诵等兴趣课程,以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以美育塑造美好心灵。丰富多彩的课程拉近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在欢乐的教学氛围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支教团成员也学会在奉献中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书写精彩人生。

家访传温情

为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携爱前行,开展了一场家访活动。支教团全体同学分为三个小组,选取7户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家庭进行走访。支教团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共同探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力求做到“精准”和“有效”。与此同时,支教团还向学生和家长赠送了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鼓励学生刻苦奋斗,早日成才。
(支教团成员与受访家庭合影)

红色精神代代传

泸定县岚安乡民风淳朴、文化厚重,是藏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通过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随处可见的红色教育标语,我们可以窥见当地红色血脉的世代延续与燃烧不尽的星星之火。在学校后方一座山上,屹立着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高岗之上的纪念碑,让岚安这个“红色地标”更加灿烂,熠熠生辉。支教团全体成员亦登高至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默哀、献花仪式、瞻仰纪念碑等环节,接受红色主题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文艺汇演展风采

为给本次支教实践活动交上满意答卷,支教团成员按计划开始筹备文艺汇演暨总结表彰大会。通知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学生们的踊跃报名。支教团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安排时间带领学生练习。汇演内容丰富,包括朗诵、舞蹈、声乐、双簧等。其中,还选取四名优秀学生承担主持工作以及一名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支教团成员各司其职,各自作为后台、场控、礼仪、带队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在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为学生们颁发结业证书、荣誉证书及学习小标兵三类奖项与证书。最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文艺汇演暨总结表彰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签约挂牌共创共赢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签约挂牌仪式暨捐赠仪式,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阎黎明副院长和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彭虎校长签订两校合作协议并授牌,支教团全体成员、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学生参与仪式。支教团成员提前将前期募集所得物资与购买物资清点整理,由阎黎明副院长作为代表向岚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物资捐赠。
 

实践感想

通过本次“同心护翼,薪火相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团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困境和挑战,也从中得到了宝贵的收获和感悟。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是此次支教经历中最直接接触到的领域。首先,通过这次活动,团队充分认识到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缺乏与不平衡。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条件有限,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阻碍。但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团队发现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的决心。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境,努力追求进步。支教团能够清晰感受到他们真诚与坚韧的品质。这让团队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从而得出改善农村教育迫在眉睫的结论。
与此同时,乡村教育也拥有无限希望和潜力。相对于城市中庞大的学生群体,乡村教育中的学生们更容易得到老师和社会的关心。在团队支教的过程中,成员经常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在课后与他们及时交流,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关心,这让学生们感到被关注和重视。这种关心不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家访过程中。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全体同学分为三个小组,选取7户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家庭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孩子家庭背景、生活情况、学习习惯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这也是城市教育很难达到的。

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本次志愿活动,培养了支教团成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支教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有人想过要放弃,也想过敷衍了事,但或许坚持就是期望能把一份爱心传递下去,或许坚持是因为我们在付出的过程中看到了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和最纯净的眼神。面对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我们时刻意识到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自己肩负着教育孩子们、影响他们未来的责任,这让团队对支教活动更加认真和投入,也让成员们明白,只有用心付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感悟。
参与支教活动,团队不仅仅在关注乡村教育问题,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志愿精神的传递和弘扬。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为这个家庭服务的义务。希望通过本次乡村支教志愿活动,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问题,并且参与到改善乡村教育的实践中去。

团队协作

在支教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与其他组织的合作,还是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心往一处使”的团队写作总能让支教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首先,团队协作汇集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团队的协作,我们共同分担工作压力,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使得支教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初期,支教团就根据成员各自特长划分为联络组、物资组、课程组、宣传组四组,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准备。在支教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各司其职,有余之时也会辅助其他成员完成工作。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支教团会进行反思总结,共同商讨制定下一阶段详细的工作计划。每个人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并且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使得支教活动能够更好地进行。
其次,团队协作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交流。在支教团成员中,有些成员具备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有些成员在同孩子们的交往交流上有独特而有效的方式。通过团队的协作,团队成员不仅能够交流教学方法和技巧,还能够收获各方经验,对自我的提升十分有益。
最后,团队协作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支教过程中,成员们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通过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友谊。短短一周时间,支教团从成都抵达几百公里外的泸定县,面对物资匮乏、条件恶劣、缺乏经验等挑战,状况百出,而正是彼此的陪伴与鼓励,才支撑着我们继续向前。无论是突发暴雨时成员们一个个奔赴雨中帮忙送伞,还是在炎炎烈日下互相帮忙拎东西,都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支教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快乐和价值。
总结起来,本次“同心护翼,薪火相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充实且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作为成理青年,我们将继续关注乡村教育事业,主动参与其中,为改善乡村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始终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乡村教育问题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让蓝天白云下的最美微笑尽情绽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高质的教育。
 

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学子在埋首书卷时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应当主动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到实践中去,将自身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领域,创造并实现自我价值。“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研究问题提供了宝贵契机。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青年学子们扎根基层,关切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用实际行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淬炼青春,茁壮成长,学以致用,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贫困是无法忽视的致贫因素,也是难以补齐的发展短板。因种种条件限制,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而众多高校拥有人才、科技、智力等独特优势,已然成为教育扶贫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方面军。支教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更是锻炼老师、促进不同地区进行教育交流的有效方式。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才能留住这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而不是放任其成为荒芜的、留守的、记忆中的故园。当代大学生应提高主动参与实践的责任心和能力,深入理解国情社情民情,带着问题调研,怀着思考实践。既生双眼,便用以观中国精神;既生双耳,便用以听人民呼声;脚踏实地,丈量祖国山河;心怀大爱,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知行合一、面向现实、深入实践,用青春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在“医”路乡伴中谱写青春底色
  • 寻访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伴着暑期的阳光,我跟随南京医科大学“医路乡伴”健康乡村促进团,来到盐城,通过现场教学、专业讲解、实
  • 09-03
  • 【薪火实践团成果荟萃】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南中医薪火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