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青春共赴支教,点亮教育理想
支教结束的第二天,在回家路上不经意刷到一个视频。视频里,一群孩子们骑着自行车抄近道等在桥底,看着大巴经过,车上坐着的是短暂教过他们一阵的支教老师们,他们也不知道老师看没看见,只是骑着车跟在后面,伸着脑袋,用力挥手告别。视频的标题是“你来了一阵子,我记了一辈子”。看到视频时,坐在回家大巴上的我,也像视频里的支教老师们一样红了眼眶,回想在太平桥小学支教的这半多个月,我也在想,或许我在这儿的半个多月也将被这里的孩子记得很久吧。
在讲述这次支教经历之前,先回忆一下我的十八年吧。我的小学也是一个平凡的乡镇小学,一栋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一栋食堂加学生宿舍,一面围墙,四面围起一个周长只有两三百米的小操场,就是小学的全部活动空间了。就在这样一个小小空间里,我度过了我的整个小学六年,然后按部就班的上了镇里的中学,然后考上县里的高中。不只是我,和我一同长大的镇里的好朋友们也都是这样的成长轨迹,因而十八岁的我,身边有数十个已经陪伴我三分之二的人生的挚友。我一直认为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我很庆幸我的成长轨迹是如此按部就班,我也坚定的认为我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里就浅显的把童年归类为初中之前的时光吧。乡镇小学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升学压力,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读完小学读镇上的初中,所以也没有太多学业负担,每天的放学作业认认真真花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然后就可以三三两两的约上小伙伴从镇头玩到镇尾。小镇上没有很多机动车,镇上的大人们也全都认识,家长们都十分放心,只要作业做完了,能在天黑之前回家吃饭,就随我们去玩儿。摘柳枝、编花环、踢毽子、跳皮筋……这些都是我童年的点缀,回想起我的童年,真的有太多太多可以讲的了,是我想到都会觉得幸福的画面。
所以在来到也仅仅只要两栋教学楼,一个小操场,一个小食堂的太平桥小学时,我又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和我小学一样,这里一个年级也只有两个班,还记得当时谈论起这个话题时,队员们都很惊讶一个小学只有12个班这件事,我笑了笑,因为我的小学也只有12个班。所以有时候我会愿意去想象,如果是小学的我,在面对这样一群来支教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时,会是怎样一种心态,也会想,小小的我,会希望这样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来教一些什么给我,又以怎样的方式教我,和我相处。这样想着,好像支教对于我来说又有了一层新的意义。
在太平桥小学支教的这段日子,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我期待着能教会他们更多的东西,是除去知识之外,对人生、对自己的更多探索,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发掘自己的更多可能。于是我在手工课上发给他们一张张空白的卡纸,让他们用现有的一些树叶拼凑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舞蹈课上,让他们跟在音乐动起来,让他们感受舞蹈带来的独特的肢体情绪。或许我并不专业,也没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想让他们看到除去学习玩耍以往更多的自己。
这段日子的另一大感受,来源于去孩子们家里家访的谈话。太平桥镇可以说是红安县最偏僻的一个小镇,镇上没有太多的基础设施,以至于我们去到那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质疑这真是一个镇上吗。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欠发达的经济状况,使这个小镇上也没有太多人流,因而必然没有什么培训机构和游乐设施。在家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透露出想把孩子转到县城里读书的想法。我很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有更好的发展前程。在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学校的现状,师资力量的不足,生源的不断流失,太多太多的教师都是来了又走了,甚至说能教三年的都是很少很少,这些现状让我们很难看到乡镇学校的发展前程。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转去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有能力的老师都被提拔去了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留下来的老师和学生能有多少?没有能力的家庭的孩子又将怎样的未来?我不敢想。而在越来越卷的现在,教育资源好一点的地方都在卷生卷死,卷成绩,卷爱好,拼努力、拼天赋,那他们本该快乐天真的童年又将何去何从呢?我始终相信一个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人的一生,我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庆幸我的童年不止有学习,我切切实实的感受过山川河流、大街小巷、鸟语花香,这也是我对乡镇小学逐渐落寞感到无比惋惜的缘由,因为没有切身经历过,我也不知道在城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会不会也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也许我们短暂的支教并不能为这个小镇带来什么改变,也并不能为这群孩子们漫长的人生带去太大影响,但我想如果是小时候的我,应该会很高兴有这样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曾来到过我的面前,所以我想这次支教应该也确实是让这群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让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多了一抹色彩,让他们的这半个月有实实在在的快乐,那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出发的最初最纯粹的动力。
在支教结束的时候,我们给每个小朋友都录了一段视频,他们用亮亮的眼睛看着摄像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畅享,他们说:“我长大了想当足球运动员,去踢国足”“我长大了也想当老师”“我想当舞蹈家”“……”“……”;每天放学,我挥一挥手,她们就高兴地跑向我,争着牵上我的手,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喊着“小波老师”“小go老师”,我总是心软软的、暖暖的;她们说:“我喜欢小郭老师,她教我们跳舞、做手工,我喜欢她,因为她永远充满活力”;最后的文艺汇演,他们在台上调跳着我们教他们的舞蹈,我在台下看着他们灿烂的脸庞,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合唱着“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笑脸、每一句喜爱、每一句祝福,我都将在心里长久地珍藏,永远地回味。
我字字斟酌地敲下每一个字,我希望这并不只是一份完成任务式的支教心得,而是我热烈青春里对支教这样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的珍贵回忆。今后山高路远,未来人海茫茫,我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有没有缘分能再次相见,但我会一直畅想,许多年以后,我走在路上,身后传来一句“小郭老师?”
作者:郭昱彤 来源:原创
- 我的第一次支教生活
- 烟台大学计控学院童心同行支教队赴菏泽单县王小庄小学进行支教活动
-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