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索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3-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本根不摇,枝叶繁茂。为深入挖掘泰和县基层治理的模式,了解基层民生民态与干群关系,本团队走访了泰和县澄江镇西昌社区、上田村、新池村和灌溪镇田边村,采访社区干部和村干部,了解当地基层治理情况。
一如毛主席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实践团的一员,我深知我们团队最中心的思想便是“调研”“实践”。走基层、访民生,便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村、社区……这些词,对于一个来自西南边陲小县城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探访村委会和社区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这句话,也总被走访基层过程中的人和事感动。
将老人与未成年人放在心上
访基层之旅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泰和县澄江镇西昌社区。一来到社区,我便被社区主任的热情打动。社区主任一看到我们便立即邀请我们到说事室,“去旁边那间屋子,那间屋子有空调,凉快!”肖主任这句话在当时的炎炎烈日之下仿佛就是空调本身,有降温消暑的奇效。
我一进“心连心说事室”便被墙上贴着的几张绿底黑字的挂牌吸引住目光,定睛一看,我发现几张牌子上面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老年协会”。司汤达曾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我们每个人都有长辈,每个人也终将老去。关爱老人、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汤主任的分享,我们感受到西昌社区对于老人的重视。
除了老人,儿童往往是社会另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汤主任谈到的一个特困儿童,小小的孩子因重病只能躺在狭窄床上,而父母为筹集医药费,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和2岁的弟弟。当孩子被问及有什么心愿时,她只想要几只画笔。望着汤主任眼含热泪,哽咽着说出这段故事,我知道,当时社区暖心的举动不仅是对于那个孩子是一种安慰与激励,更在当时探望孩子的社区服务者和听到故事的我们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我想,或许这就是作为基层干部的特殊意义所在吧,他们能接触到最广大的群众,能聆听到这世间最普通也是最动人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听完汤主任的话,我不禁思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困老人与儿童还数不胜数,但倘若人民的干部都能为人民,那么共同富裕的目标定指日可待。
老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访基层之旅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澄江镇上田村,也是浙大西迁旧址的所在地。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便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浙大西迁旧址的资料,对当年那段历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来到这里之后,我第一感觉是惊讶,这里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所见过的“村”,房屋错落有致,柏油路整齐平整,玫瑰园葱葱郁郁。此情此景让人恍然是否来到了“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景复现。
呼吸着上田村新鲜的空气,踏着轻快的步伐,我们携信仰同行,来到了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浙大西迁陈列馆通过实物展示、文史图片、场景复原、全息影像等形式,将千年古城的人文积淀和百年名校的求是精神相结合,对文军西征这段历史进行了多维度的介绍。在陈列馆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仿佛跨越了近百年的时间轴度,与浙大师生同协力、共患难,见证他们在阵阵炮火中艰难辗转的历程,也被他们自强不息、弦歌不断的求学上进精神感染。
而这其中最催人泪下的便是竺可桢校长一家的故事。竺可桢校长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爱浙大,爱国家。任浙大校长期间,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重视人才,严谨治学。战乱背景下,浙大之所以弦诵不绝、薪火相传,竺可桢校长功不可没。而还有一事,也让我听后心中悲痛,久久不绝。在泰和期间,一直跟随竺可桢校长颠沛流离的夫人张侠魂和他们的次子竺衡,不幸因身患痢疾病故。张侠魂夫人的坟墓,也是后世通过竺校长送给她的钢笔来确认的。望着墙上张贴着的那支钢笔的图片,我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夫人收到钢笔时脸上绽放的笑容。
参观完陈列馆之后,时间已几近中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们来到了上田村村委会。当看到傅会记在等我们时,我们不由一喜,迅速开展采访。通过来访前的调查我们得知上田村以“红色名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著称,我们就这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傅会计介绍到,上田村在红色名村方面主要打造浙大西迁旧址,通过旅游观光扩大当地的知名度,美丽乡村方面重点发展玫瑰园产业,通过集体投资、规模化种植增加经济收入。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上田村或许就是这句话的鲜明例子。这次探访上田村的经历,让我对“乡村”一词有了新的认识。在那一刻我知道,乡村不只是像我家的那种—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人与孩子留在家里,整个乡村越来越冷清。乡村也有像上田村这般的——曾经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先富带后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名词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上田村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许就是千千万万人民内心美好的愿景。
除了西昌社区、上田村,我们还走访了灌溪镇田边村和澄江镇新池村。每个社区、村庄的致富之道不同、振兴之路各异,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干部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落到实处,积极作为,为群众解决困难、温暖人心。或许“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基层治理的奥秘和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 李敏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支教与歌,少年与爱
  • 走进畲族乡,寻迹发展路
  • 走进畲族乡,寻迹发展路
  • 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主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宣城市云梯畲族乡的发展情况,社会实践团队于近期前往该地,进行相关访问,收获颇
  • 08-29
  • 徐州医科大学:垃圾分类,青春助力
  •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本科生种翔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
  • 以青春之志,促乡村振兴
  • 西安邮电大学“星火计划——点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会实践队根植三秦大地,用青春书写了一段新时代奋斗的精彩故事。他们以青春之志
  • 08-2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