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伊始,实践团成员针对热夏的游览路线以及生态宣传方式进行了讨论。最终方案确定了果木园—学六标本馆—中药馆—东湖风光—智能实验楼的游览路线并且决定以更直观的PPT形式进行宣传,以沉浸式感受景观设计对自然风景的独到作用、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在生物上的体现以及直观的生态环保宣传,让孩子们从主观和客观角度潜移默化地学习并践行生态环保精神。同时开展生态短袖绘制和生态瓶制作的互动活动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和往届不同,今年新增了东湖这个地点。东湖是集休憩观景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随着五舟广场剑指北方,成不完全环状的图书馆映入眼帘。水面因风起皱,鸟类在鹿鸣岛上翱翔,让孩子们在生气勃勃的景象下感受来自远方的书香气息,也能体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景的理念。
在实践团成员充分准备了有关森林昆虫病理馆的标本储备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讲解。但实践团成员讲解时,孩子们之间也在窃窃私语。对标志制作的好奇、对美丽且栩栩如生的标本的赞叹都显露出森林昆虫病理馆之游已经成为孩子们不可磨灭的回忆。实践团也希望通过这次简单的阐述能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学习的种子,引导他们追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探索。
在中药馆的安排也是精心设计,实践团希望带领孩子们追本溯源,在中药含义和作用的介绍中理解前人传承的智慧结晶;在智能实验楼,实践团队带领孩子们以小见大,在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感受当代科研学者的聪明才智。
生态主题T恤和生态瓶的制作,是属于孩子们的环节。实践团给孩子们提供了需要的材料,而后退在一旁注视着他们想象力的迸发。生态T恤:执笔,调色,涂抹。生态瓶:填土,种植,摆设。一件件极富创意性的作品“新鲜出炉”,一张张自信满足的笑脸绽放...在孩子们创作的同时,实践团成员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也教授生态环保知识,让孩子们心中的绿色的种子扎地更深。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实践团培养孩子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是双向的。“我们向小朋友们传播环境科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动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社会成员,我个人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彭愉翔如是说。“我的视角被小朋友们的好奇与活力所触动,他们清澈的双眸似乎能洞悉到我们所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当我们被汗水浸湿,略显疲惫时,小朋友却不停地询问和期盼着下一个地点,对未知的精彩怀抱着无限渴求和憧憬。”就如实践团成员戚明磊说的那样,孩子们的天真活力和想象力也是对实践团的治愈。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展示浙江农林大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期冀能够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们展现浙江农林大学现在能为生态环保做出的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