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浇灌在土地上的汗水
炎炎夏日,鸣鸣蝉声,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助力乡村振兴,也为了能够开阔视野,充实自己的假期,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里,我报名参加了我们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土豆窝创新实践团队所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怀着激动的心情,7月10日,我跟随团队前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进行采访调研,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当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我希望能通过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提高我对种植业相关的了解,从“农业”中来,到农村中去,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尽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临泉县的安农大新农院皖西北综合试验站以及试验站周围的村落。以走访的形式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实质性地感受农民们的辛苦付出,用纸笔记录烈日下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脚步绘制出一份有关种植业的理想蓝图。在我看来,能够为农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一项了不起的事,尽管会在烈日的照耀下累的满头大汗,会在劳作一天后身体发出疲惫的抗议,会在作物遭受病害时苦恼于琢磨如何治理,但看着收货时的成果、那沉甸甸的果实,我相信无论是谁内心都会是喜悦的!
这种看法在我参观试验站后更甚,通过试验站蒋老师的描述,让人切身感受到马铃薯产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产业链现状。我仿佛已经成为试验站中的一员,我想象着亲笔记录下田间藜麦的生长状况,亲自在实验室进行对马铃薯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操作,亲手养殖着皖临白山羊,青山绿水,微风阵阵,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在我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熠熠生辉,这种场景光是想一想就令我激动不已!
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主要跟随其他三位团队成员负责调查试验站周围农户种植情况的这一任务上,稍作整顿后,我们便踏上了前往郭沟村的路上。此时此刻,晴空万里,淡蓝色的天空像极了我此刻的心情,清新而畅快,尽管天气又闷又热,阳光强烈的令人睁不开眼,由于迫切想要了解郭沟村的农户们的种植现状,因此我的内心并未有一丝焦躁,相比于到此地之前甚至显得更为活跃和激动。
我期待着调查的过程和结果,一路上我都在猜测农户们对我们的到来会有什么想法,是欢迎还是推辞,说实话我是很担心后面这种情况的,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我们会顺利的度过这一天的。
在前往郭沟村的这条路上景色是那样的美,两边都是高高的行道树,很适合拍照作为壁纸使用。这1点多公里的距离按道理来说不算长,但由于一路上的说笑和期盼,这仅仅的一里路也变得漫长了起来。终于,我们到达了郭沟村的村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后,欣然地带领我们前往农户们的家中进行采访。不过由于正值中午,村里的农户们基本上都在村口的阴凉处休息。
我们跟随工作人员动身前往村内,令人喜悦的是,村里的叔叔阿姨以及爷爷奶奶对于我们的到来看起来很是欢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我的一颗忐忑的心终于是安稳下来了,但紧接着又开始变得为难起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对于我这个一直讲普通话的外地孩子来说,农户们讲的阜阳话让我理解的有点困难,只能连蒙带猜的进行沟通,幸好我们团队中有会说阜阳话的成员,以至此次的交流工作都依靠于她才得以进行,这令我不禁感叹,普及普通话对于交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重点以是否种植马铃薯,如果种植,则种植什么品种、将马铃薯留种还是卖往何处,如果不种,又会种植哪些作物以及种植期间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查采访。通过此次采访,我们了解到郭沟村的现状,得知现在已经全部从自家土地变成承包土地,因此我们现在能了解到的情况都是他们还能够自家种植的时期。这种情况倒是有点令我没想到,我还以为他们依旧是自家种地的。
令我感叹的一件事是在调查最后一户的大叔跟我们讲他种植马铃薯时发生的事,他跟我们讲这马铃薯可不好种啊,得自己买土豆,然后切开当种苗,采收后也不好储存,一个不小心这土豆就发了芽,这一年的辛苦就白白浪费了,关键是这土豆在当地不好卖、不让卖。他长叹一口气,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到他目光飘得很远,似乎有些疲惫,仿佛在透过我们看向什么东西,那回忆的样子,让我也不禁想象种植马铃薯时独自劳作的艰辛。除此户之外其他两户以及村路上遇到的其他村民中,我听到他们说他们大部分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小白菜、芝麻等农作物,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相比于马铃薯这种在当地不易卖出的作物,他们更喜欢那些容易种植、方便往出卖的作物,等它们成熟后,就立马将这些作物进行收割并拉到附近的菜市场上卖出,仅留下一小部分的蔬菜留在自家贮藏,作为饭桌上的一盘菜。至此,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句“无可奈何”的想法。
在下午的采访结束后,我们有幸在郭沟村村委会旁边的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试验站门口遇到了正准备前往田间监测的武建华老师,在得知我们前往此处的目的后感觉很欣喜,武老师表示他很期待我们这些能够为农业贡献自己的后辈有所作为,同时武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他所负责的大豆试验田的现状,并带领我们前往田间进行近距离的参观。一路上,在武老师的讲述下我们得知大豆旁边种植的是由中麦895和矮抗58育成的新品种小麦“沃丰麦168”,在他介绍小麦时那骄傲面庞下,我看见的不仅仅是对新品种育成的欣喜,更是农业人能为农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时的自豪感!
尽管因为如今的种植模式,我们只能大致了解情况,但我们依旧在郭沟村的村路两旁看到了农户们自己的一方小菜地,那里种有辣椒、豆子、丝瓜、玉米等作物;看到了被评为“美丽庭院”的小院子,在葡萄架下乘凉时那是多么的惬意;看到了许许多多对于我这个城市里的孩子看不到的景象,让我增加了不少的见识。经过这次对郭沟村的采访,我收获并学习到很多内容,不仅是对当地种植的作物种类,还包括团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齐心协力的一个整体,纵使这几天辛苦奔波,但我却感觉这是我暑假中最美好的时光,也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农村农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信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的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此时此刻我静坐窗前,看着窗外的绵绵细雨,回想着活动时期的烈日炎炎,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此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明白,要想真正了解乡村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只有深入田间,只有实践,只有服务人民,才能够更好的缔造美好的明天!
作者:张梦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与众不同的信
- 广东医科大学映迹队伍三下乡,一封与众不同的信
- 08-20
- 牢牢守住道路安全底线
- 2023年8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泰安市粥店街道开展向市民发放安全头盔的社会实践活动。
-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