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非遗之薪 延传承火炬
燃非遗之薪,延传承火炬
岁月泼墨,缀下花开,盛开的是五千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时序轮转,丹心永固,文化自信始终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获得越来越少的关注。抓住互联网加和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机遇,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承嬗济文”实践队研究如何让非遗从幕后走到台前,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2023年6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承嬗济文”实践队前往日照博物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互联网加和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的难题。“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在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与文献,对比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不同模式,决定开展线下实地调研与线上问卷调查二者并行的方式,来更好地了解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用数字化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不是等来的,是通过一次次的拼搏获得的。6月25日上午我们前往日照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在日照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传统剪纸、面人等多个非遗项目的展示厅,向我们介绍了其历史背景、特点和技艺传承等内容。我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赞叹不已。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宝贵财富,非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如今全球都被网络串联起来,人们生活压力渐大,快餐文化盛行,时代的推波助澜让相对慢节奏、制作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承也成为了一项难题。流行音乐充斥市场,传统市场无人问津;高定服装受人追捧,传统服饰明珠蒙尘;机器制造大幅推广,传统技艺日渐式微。我们实践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用数字化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让几个成员从大众对非遗的了解以及对互联网加和数字化时代的了解入手制作了调查问卷。经过调查问卷结果汇总,我们初步了解到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较少,甚至出现了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较大年龄的群众对互联网加和数字化时代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展锐意创新之纸,让非遗生生不息。随着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极大地拓展了非遗的传播渠道,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非遗。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社交媒体、电商平台以及在线文化资源都为非遗的宣传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非遗的相关内容,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提高非遗的社会认同度和价值。为了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我们“承嬗济文”实践队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发展措施包括:数字化记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移动应用开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青年一辈的努力与奋斗,就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我们当用心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当怀“汉魂唐魄”开未有之先河,即使千般荒凉不可止息,纵然万般蹀躞也当全力以赴、在所不辞。在未来,我们也将努力传播和宣传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贡献我们实践队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李燕东)
作者:李燕东 来源:网络
- 青春正当时,微观行致远
- 湖南工程学院计算科学与电子学院“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学习教育实践团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中路铺镇开展暑期三下乡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