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河南省匡城乡刘庄学校支教实践团5名成员于7月30日至8月14日赴河南省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支教实践团5名成员两两分别担任学校三年级、五年级老师及一名成员担任六年级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在此期间,支教实践团成员还参加了睢县各小学支教团的经验分享大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夯实基础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支教实践团的文化课程教学注重于学生们下学期的课程,即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注重于对课文的解读。学生们以大声朗读熟悉课文,视听结合感知课文,背景了解探讨课文,从字词,内容,哲理三方面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数学教学方面,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们在游戏的同时加深理解,巩固新知。在英语教学方面,实践团成员注重于单词的读音和拼写。实践团成员向学生们强调正确的读音是拼对单词的第一步,细讲单词读音,严抓学生默写,做到人人过关。
简单来说,文化课程教学方面,实践团成员注重学生们的理解,并根据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不断调整课程方案。
添加拓展课程,推动全面发展
在知识满满的文化课之外,为了更好拓展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实践团成员还准备了不少趣味活动和科普讲座,来点燃学生们的求知欲并增强动手能力。他们以手工折纸和油画棒绘画媒介,为学生们展开了一场惊喜之旅。从简单的折纸爱心到五彩斑斓的涂鸦,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饱含着学生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欢笑声中体验创造的喜悦。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也精心准备了课件和知识抢答的活动向学生们普及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知识抢答,他们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引导学生们从小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
素质拓展的另一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成员利用电影和音乐,唤起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他们用播放电影《夺冠》,让学生们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深刻。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心灵,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开展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实践团成员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课、素质拓展课,也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注重健康和趣味并行,设有跳大绳、“小小篮球杯”、包剪锤劈叉等项目。比赛中同学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比赛中拼力角逐、全力以赴。各种活动和比赛结束之后,各班显得更为团结、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户外体育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另一面,也给了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齐见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感受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努力进取的青春正能量,也充分展现了刘庄学校同学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加经验分享,交流支教感悟
8月2日下午3时,刘庄学校娄海刚校长带领三名支教成员参与睢县白庙乡郭店学校组织的睢县各小学公益支教团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苏州科技职业学院郭店学校支教团主持。活动期间,郭店学校支教团负责人向各小学支教队员介绍了其安排的支教活动课程和配备的相关教学设备。在交流会上,来自河海大学的实践团成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各实践团成员以及主持方进行了热情交流。各成员在会上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意义、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讨论。会后,刘庄学校的三名实践团成员表示,参与本次交流会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不仅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更加坚定了帮助乡村儿童的信念。
走进学生家中,调查学生情况
随着支教活动进行,实践团成员逐渐熟悉了各班级学生的状况。8月10日至8月14日,依据各班教学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实践团成员陆续对各班级部分同学开展家访活动,共累计走访家庭10家。此次家访活动旨在以家校联合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通过了解匡城乡刘庄学校学生们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生活习惯,获悉学生家长对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的看法与建议,在家访中与学生、家长们一同探讨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
随着家访活动的进行,实践团成员发现,匡城乡刘庄学校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其监护人日常忙于务农,因此很少与学生沟通学习与生活。此外,由于刘庄学校在2023年暑期首次接收大学生支教团队,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抱有热情但所知甚少。大部分家长将支教活动视为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机会,忽视了支教活动在拓展课外知识、树立理想信念等助力学生长远发展的功能。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真正走进乡村学校,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去了新的教育方法、理念等,为乡村教育贡献了力量。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面对完全陌生的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学校学生,在交流沟通与管理班级等方面,一步步从开始的慌张与不知所措到最终的熟练,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