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数量众多、类别丰富、价值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贫穷一度与云南形影相随。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十分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度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进一步响应总书记号召,擦亮历史文化遗产新名片,描绘彩云之南新画卷,东华大学信息学院“云路甲天下,永昌南红子”实践团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实践团共九人,其中有五人实地参与了线下实践活动。除参观相关建筑外,实践中成员们还组织了观看纪录片、制作发放问卷及科普、街头采访等多样活动,力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永子非遗传承传播情况进行多方位全面的深入了解。
了解文化背景,领悟前世今生 为深入了解永子的前世今生、文化背景及传播现状,实践团首先在实践初期组织观看了由保山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永子传奇》,并前往参观院派南红文化艺术馆、保山博物馆,同时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备问卷使用。
通过查资料成员们获知,永子不同于普通棋子而以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墨翠等矿石为原料炼制,其中南红玛瑙质地细腻油润,产量稀少,为中国独有的玛瑙品种。云南是最为典型的南红产地,而隆阳区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开采地。在院派珠宝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南红文化回廊及特色摆件展览区,对南红的历史文化、隆阳区几大矿口现状、南红摆件制作工艺等获得进一步了解。院派南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泉曾就读于保山学院珠宝学院,毕业后他瞄准南红玛瑙市场,成立保山南红文化艺术馆,同时牵头成立南红历史文化研究小组,致力于传播南红文化,推广南红文化产业。和泉表示:“保山南红产业是一颗新星,未来前途无量。”
(院派珠宝展出的南红玛瑙摆件)
保山市博物馆坐落于隆阳区南部的三馆广场上,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型,共设有7个特色固定展厅及1个联合展厅。本次实践团成员主要参观了《哀牢青铜文化》、《滇西抗战》、《民族民俗文化》在内的几大展厅,对保山的人文地理进行深入了解。
参观相关建筑,掌握传承现状 考察完文化背景后,为掌握永子围棋生产及文化传承现状,实践团成员前往永昌阁、永子文化园、保山市围棋协会等地进行参观。
永昌阁位于青华湖畔,外观为五层仿古建筑,实际层数九层,内设永子博物馆、永子书院、永子文化研究院、围棋对弈室等,为隆阳区的地标建筑之一。阁内展览有多副不同年代的永子,其中有半幅明代永子,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永昌阁内,实践团成员第一次亲手触摸到了永子,执子对光照视,黑子黑如鸦青,白子白如蛋清,正如前人描述的那样,令人叹为观止。
(光照下的黑子)
永子文化园地处隆阳区北部的金鸡乡育德村,主要由永子棋厂与永子非遗文化传承馆两部分祖成。很遗憾由于特殊原因本次实践成员们未能与非遗传承人李国伟先生如约见面,改由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并进行讲解。在文化园中实践团一行亲眼看到了堆放展示的黄龙玉、翡翠等原材料矿石,近距离参观了永子生产中的滴制与筛选工序,走进非遗传承馆了解了永子棋厂的在售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棋子下部平整,需人工滴制,大小通过滴棒进行控制,椭圆形的棋子则不再使用传统工艺而改为机器压制。近年来棋厂积极谋求创新发展,在前人基础上改良配方,制作出的棋子硬度比传统永子更高,韧性和手感也更佳,适合赛事使用,目前已经在申请国礼,后续将被作为国礼赠送。另有配料不同的非常规棋子,此类棋子外形奇特,多为收藏用。实践团成员们身体力行记录实践过程、拍摄永子制作工艺发布网络、制作发布永子科普,助力永子文化发扬传播,非遗结合、学生参与,助力乡村振兴。
(永子棋厂在售棋子)
(实践团成员在永子文化园参观)
在永子棋校,实践团成员与保山市围棋协会成员进行了精彩的对弈。通过对弈、参观围棋协会对弈室、采访工作人员等一系列实践内容,实践团成员对围棋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定走上街头对民众进行采访,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永子普及度数据。
街头采访民众,传播传统文化 实践团先后制作了两套问卷,一套用于网络平台发放,另一套则用于街访。街访当天,实践团一行先后到永昌花园、体育场和保岫广场三个地点,分别针对老年人、小学生、学生家长三个不同年龄层群体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经历及部分问卷回收整理,实践团成员得出一致结论:近年来永子文化的宣传推广在低龄人群中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为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认同,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探讨,在后续街访中留心向民众传播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进行街访)
凝聚青春力量,擦亮文化名片 秉持着“崇德博学,励志尚实”的校训,多年来东华大学对在校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提出了较高要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自找苦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既为大学生实践提供了课题,又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赋予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共富绘就“实践+创新”的新图景。谈及本次实践的收获,实践团成员何彤这样说:“通过本次实践,我对永子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被历史悠久的围棋文化震撼到了,学到了很多东西。”
永子由李德章发明于明代,清朝嘉靖年间被皇帝赦令为贡品,后遇战火失传,直至2009年才基本恢复配方,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永子质坚色润、触子心舒、冬暖夏凉、神韵隽永,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堪称国宝,常用作重大围棋赛事棋子。2021年,永子与云子一道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普通人群中,永子文化的普及度不高,其正真的价值尚未被大众了解,永子非遗传承与文化推广任重道远。下一步,成员们将对实践期间的音视频进行剪辑上传,回顾实践历程,认真撰写报告,传播围棋文化身体力行成为传统文化的支持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