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了解基层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现实情况,2023年7月5日至7日,武汉大学青年学习宣讲中心赴湖南湖北地区调研乡村振兴成果实践队分队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青石桥村参观学习,实地考察青石桥村取得的丰硕成果,探寻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将综合展现实践队的主要收获与成员们的心得感悟。
走进乡村 探寻产业振兴的“青石桥答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实现产业的兴旺发达,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持,才能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好。实践队以青石桥村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调研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度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发掘了当地推进产业振兴的先进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在访谈中,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勋多次向实践队员们强调,村干部想做事、敢做事、会做事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青石桥村“两委”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
村党支部规范化开展政治生活,探索并落实跟进学习重要讲话、常态学习四史故事、共享学习业务知识、拓展学习创新思路的“四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政治学习增进团结、改造思想、护航发展的作用,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第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青石桥村基于丘陵面积广、基本农田多、青壮年人口少、水热条件偏差等村情,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只种植一季高品质水稻,大力发展茶叶和太空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状况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面向未来,青石桥村计划深化拓展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发展多种产业共生的经济综合体,不断完善细化产业链,提高全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例如,青石桥村依托“国企联村”结对行动,积极对接市属国企,申请注册了“木兰青石桥”产品商标,初步打通了在武商超市等大型商超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各类产品的策划、包装、营销水平显著提升。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石桥村的精品大米、黄陂(青石)龙井茶叶、太空莲米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土地资源利用充分,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更具实效,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第四,着力壮大集体经济。陈建勋书记向实践队介绍,青石桥村的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过去“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把村民承包的土地依法集中起来,成立村集体合作社自主经营,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成为当地推进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青石桥村党支部于2018年开始领办木兰乡青石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培育精品稻等优势产业,160余户农民以600余亩土地入股,每年提供就地务工岗位100多个。2022年,当地顶住极端旱情压力,华夏香丝稻米产量10余万斤,产品进入武商超市36家卖场货架,村集体合作社收益达8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在入股、分配制度上,青石桥村充分向普通社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的村民倾斜,让群众共同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共享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深入基层 感悟社会治理的“青石桥样板”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青石桥村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建设清廉村居的成效与经验同样是实践队关注的重点。
清以治村,廉而宜居。2021年以来,青石桥村以推进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主线,严格对照“六清”标准开展工作,把清廉意识、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于村居建设各方面,着力建设政治生态清明、党员干部清廉、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清廉村居,于2022年12月获评湖北省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打造标杆党支部,引领清廉村居建设。2021年湖北省启动清廉村居创建工作,青石桥村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村“两委”干部一致认为,青石桥村创建清廉村居有基础、有条件,不仅要当党建的标杆,也要当清廉的样板。
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青石桥村清廉村居创建思路:党员干部要清廉,带头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当好清廉榜样;群众要清廉,遵守村规民约,崇廉戒贪,移风易俗,参与支持清廉村居创建工作;发展要清廉,规范党委村务财务,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环境要清廉,村居干净整洁,清廉之风基本形成。思路引领行动,说干就干,清风劲吹青石桥,清廉村居建设成效显著。
建设共同缔造坊,创造清新美好生活。青石桥村紧紧扭住再造村社共同体这一农村治理的关键问题,探索成立共同缔造坊,实现干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清廉村居建设。
青石桥村在共同缔造行动中将清廉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定期组织党员和骨干社员商讨合作社重大事项,全面推动社内事务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广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建立廉政风险预警制度,形成照章办事、规范用权“良方”。当地还把清廉建设触角延伸到村居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前沿,充分发挥基层监督的“前哨”作用,让村民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引导村民全程参与清廉村居各方面的建设,成为清廉村居的“主人翁”。
用好文明实践站,营造崇廉尚廉村风。青石桥村在清廉村居创建中,不仅注重打造美丽和谐村居环境,而且积极培育厚德养廉的村风民风。
在村党群中心和湾塘自然湾,富有青石桥特色的“清廉文化墙”“清廉长廊”“清廉农家书屋”深受村民喜爱,发挥了廉洁教育作用。为树立清廉的价值导向,青石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组织实践站志愿者组成文艺宣传轻骑兵小队,通过“百姓大舞台”等方式开展多样化宣讲,弘扬“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
选出清廉观察员,建强村级监督前哨。清廉观察员是青石桥村的独创,也是清廉村居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能强化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又可以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青石桥村在有威望、素质高、群众口碑好、敢于说实话的老党员、退休干部中,选出5名熟悉村情、热心村集体事务的清廉观察员,邀请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及重要决策,监督基层“小微权力”,让群众监督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青石桥村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梳理村级事务公开清单,及时公开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当地还建立了“村民微信群”,对重大村级事务及时公开,村务档案台账也规范保存在村委会,欢迎村民随时查看监督,不断扩大群众监督参与度。村级事务公开透明了,群众内心敞亮了,大家参与建设美好环境、缔造幸福生活的热情更足了,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到了清廉村居建设的队伍中。
清廉村居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是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青石桥村通过清廉村居建设,逐步形成了产业兴、干部廉、民风淳的新局面。近年来,青石桥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跃升,村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17715元增长到30798元。清爽的乡间马路、清朗的农家田园、清新的乡村民居遥相辉映,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满满,处处呈现一派清亲祥和之美。如今,清廉村居已然成为青石桥村一张靓丽的“名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产业兴旺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心得感悟
喻晨忻: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农村、深入基层,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状况,可谓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社会是个大课堂,它对我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才能读懂乡村、读懂中国,才能更好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谭家琪: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以及青石桥村的发展状况。我认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应该将农业发展重视起来,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也发展起来。
王艺淳:青年的世界是广阔的,这个世界不止在理论的世界,更在于我们实践的天地。此次实地走入青石桥村,让我更加认识到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相辅相成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青年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做时代的规划者,更要会做时代的建设者与拓荒者。
张爽蕾:此次实践活动使我近距离了解乡村振兴的主题,并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思考。乡村振兴也是我们未来需要考虑的课题,我们应该将小我融入大我,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思考和力量。
王振宇:这次实践活动是十分愉快而且很有意义的,我们实践队员之间深厚的友谊建立了,我们对于乡村振兴与乡村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们投身于自然,与乡野亲近,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谢雨翔: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实现乡村振兴拼搏奉献。
尾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抓手。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实践队在调研观察中发现,青石桥村推进产业振兴既具有党建引领效果显著、发展思路清晰明确等优势,也存在统筹规划匮乏、具体措施缺位等问题。要把产业兴旺的愿景变为现实,青石桥村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优化农产品供给,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联合周边村庄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品牌,汇聚产业振兴的区域合力。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不仅是政府的课题、乡村的课题,也是青年的课题。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建设、农民要富裕,必然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必然需要澎湃的青年力量。将个人的未来与养育我们的乡村、社会和国家联系起来,将个人发展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是新时代青年的应然选择。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