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四点起来一趟,六点起来一趟,七点准时被闹钟闹醒的我开启了我的第二次三下乡之旅。烈日与暴雨轮番上阵,燥热与湿热接替上演,而我们的空调似乎在斗着气,也进行着十六摄氏度和错误的交替。炎炎酷暑并未消却我们的热情,急促暴雨也未消散我们的憧憬。八点我们准时出发三湖村,迎接着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教学任务,这次我的任务与以往不同,我负责拍摄照片。在镜头下,他们有着显露出他们纯真与自然的灿烂笑容,他们有着极具特色的小麦色皮肤,他们还有着一双明慧有神的大眼睛。令我最深刻是皓宸同学,他作为营里最小的孩子,本该是最活泼的年龄,却在上课时比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安静认真,上课时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下课时也不会吵吵闹闹,有着他这个年龄段与众不同的沉稳与安静。总之这一天是收获大于疲惫的一天,孩子们的笑容总能给予我们力量。
7月5日课余我没有陪小伙子们去娱乐嬉闹,而是一个人坐在大树底下思考着,抬头望去,飞机一趟趟的从不远处起飞,经过我们上方时感觉是如此如此的近,好像要把我们带出乡村,去往更加发达的、更加先进的地方,但是可惜的是这群儿童大多既没有父母的陪伴,看似也难以逃离这片青山黄土还有陪伴他们祖祖辈辈的沅江。你从他们眼中看到的纯真与自然,或许就源于他们远离城市的烦扰与世俗,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无法选择,自出生起就基本上决定了你的见识等要比出生于城市的孩子要低,所以出生于农村的人只能依靠祖祖辈辈的奋斗,去尽力弥补这种差距、弥补不足,我也是出生于一个贫困县的普通家庭,看到这一幕幕真的深受感触。那天还听说了另一件事,手工课上小孩们学习了如何折花朵,一位小女孩折好后将她折好的花朵送给了一位小老师,当小老师问她为什么不送给她妈妈时,她说了一句我没有妈妈,当时我们的小老师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但是小女孩紧接着来了一句我妈妈去了东莞。妈妈从小就缺失的陪伴让小女孩都能说出我没有妈妈这种话,听到后我们内心是酸酸的,突然明白了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陪伴。
7月7日在突然听到三下乡结束日期突然提前之后,内心有着一些些舍不得,经过了五天的相处,我好像已经在这呆了一年又一年。这些文字上的表达,在回家倒数第二天本该是正常上课的时候,也就是今天的一节制作书签的手工课程,已经转化为了老师和孩子们脸上纵横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孩子们将书签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写下他们想写下的话,有好好学习,有健康平安,还有舍不得各位老师,也就是在见到孩子们的文字之后,情绪在那一刻迸发,一发不可收拾。无关乎年龄,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在这些天建立起了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珍贵友谊。

或许在不久后这段回忆会封存于心,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做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按照自己内心所想去做,哪怕会很艰辛很寂寞甚至很委屈,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守望麦田,却不是为了收获,我只是欣赏那一种天地的杰作,乐于把自己融入那无尽的麦浪,与他们一起共同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星星”。而在这悠长命运中的黄昏,常让我望着远方发呆;而脚步声在叫嚷,是时间在催促着我远行,这美好的支教经历将永远留在心里,永远不会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