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悲痛历史牢记于心,初心使命行于当下
正至夏日,我们造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发生历史惨剧的南京市建邺区,痛述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象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痛和耻。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了解只停留在课本上。然而,亲身参观这个纪念馆,才真正让我意识到战争的残酷。
我边行边思,著名历史学家阿诺·汤因比曾经说过,“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创造未来”。这是让我深受触动的一句话。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是这样一座通过历史镜头定格悲剧,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以期借此警示未来的地方。此刻,遥想那一年冬天,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给我们的先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痛楚,也激发人们不让国家领土一寸的决心。
纪念馆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响起钟声,而每一次钟声都象征着一位失去生命的同胞。我不禁想起那一年冬天的灾难场景。生命在这样的场景下显得多么脆弱,人性在哪里?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部部影片,讲述着那段被亵渎的历史。只是平静的走着,内心却沉甸甸的,就像背负了一座山。我看见了汉奸、看见了烈士,看见了痛苦的叫嚣,看见了垂死的寒冷。
那些写实的照片、残破的遗物、史料记录都让我感受到了当时峰回路转的沧桑变化。亲眼目睹这些历史的残暴景象,我不禁感到一阵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悲痛。同时,我也意识到,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被铭记和警醒。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一些人选择了站出来保护和帮助同胞,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无私地奉献了自己,让我对人性的光明和善良产生了希望。然而,也有一些人在那段历史中展现出了最丑陋和残忍的一面,他们残害无辜,不可原谅。这让我思考起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平的宝贵。
参观完遇难同胞纪念馆后,我有一种深沉而激昂的情感。那是一种深深的爱国情感,我看到了中国人民最坚强的一面,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争议的尊严和坚忍。历史让我们明白:世界和平乃至国家的昌盛,都是需要我们去捍卫的。
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向前看,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吸取教训,方能走向未来。我们要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曾经发生的历史。对待历史,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抹煞,我们要正视它,铭记它,继承它。我们要以这份痛楚警醒自己,要接过这份责任,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构筑一个和平的阳光世界。
时间:2023-07-26 作者:王超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南京实地调研实践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