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大学子三下乡:情暖人心 爱满人间
我们仰望历史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横跨历史长河,红色血脉延绵不绝,古往今来,家国的书写,青春的昂扬,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青年们勇毅前行。而我作为新一代青年,渴望付诸心血于社会实践中,把握青春光辉,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成为平凡而耀眼的青年人。于是,我加入了“予信绘光”志愿服务团队,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用青春之火焰,点燃心中激情;以青春之歌喉,唱响志愿之歌。
我们“予信绘光”志愿服务团队聚焦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依托《井冈山精神宣讲》和《防治结核,志愿有我》国家级专项,于南充市高坪区和顺庆区开展相关社会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最后于南充市儿童福利院进行为期7天的公益课堂并到小西街社区居委会、敬老院及张关垭村进行宣讲。团队深入各地区各年龄阶段,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推动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首先去到张关垭村进行结核病与井冈山精神的宣讲。临近傍晚的村落,祥和而悠闲。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奶奶的儿子告诉我们她曾是一名光荣的妇女主席,为乡里乡村切实利益而奔波,年迈后就隐居于此,奶奶听闻我们来乡村做宣讲,热情的招待着我们,最后与我们不舍得挥手告别。在乡村尽头处居住着一位戍边多年的退伍老兵,他曾驻守西藏六年之久,谈及井冈山精神时,他看向了门口悬挂的对联:“替党和国家分忧,为天下儿女尽孝”然后说道,年轻人要向党靠拢,尽力为国家做事。在这片狭小的村落中,我们不仅将肺结核知识和井冈山精神传递给大家,也从他们身上收获了前进的力量和动力。
第二站,我们来到南充市儿童福利院。团队的每位成员都精心准备了课程,在为期七天的公益课堂中,我们与孩子们逐渐熟络起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我决定采取用绘画的形式来教授他们结核病和井冈山知识,将抽象知识融入多彩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切实认识理解井冈山和结核病的深刻内涵。在授课过程中,我从一开始的局促拘谨到后来的熟稔,孩子们也从一开始的吵闹到后来的认真听讲,在这个互相认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包裹在坚硬利刺下柔软的心,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总是竖起一座高墙,但当你逐渐靠近时,才能看见他们非凡的天赋和敏感的内心。汇报表演那天,一个小妹妹让我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翻开那个泛黄的小本子,上面已经记下了密密麻麻的几页,那些红色的字迹仿佛告诉他们,我们都只是短暂温暖的旅人,她在这个本子中寻找寄托,也寻找安慰,给自己留下一场我们曾存在的证据,告诉他们,这世上还有不少人爱着他们。我为这种细腻的方式所震撼,所感动。我想,这次经历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锻炼,更是一场心灵的洗涤,让我更能坚定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被需要和被关怀。在这次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中,我见到许多的风景和人物,在他们的笑容和声声道谢中,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充盈,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真正意义。也许未来路还漫长,但我会永远铭记这个充满着温情和爱的夏天。夏天永不落幕,青春一直向前。
时间:2023-07-25 作者:邓燕双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邓燕双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