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科技大学为积极相应省中央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了近百支三下乡团队,其中“访聚琅琊沂水之畔,共筑乡村振兴之帆”三下乡团队接受了赴临沂市沂水县马家崖村的社会实践任务。此次社会实践丰富了团队成员的社会经历,加深了对沂水红色精神的理解,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收获颇丰。

7月13日,团队成员抵达预订民宿后,参观了当地的沂蒙红嫂博物馆。即便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近八十年,但抗战精神永不熄灭,在中国最危难之际,总有人舍身而出,正是这些为民请命、舍生取义的先辈们,才换来我们当下幸福安定的生活。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当地的党员活动室,进行了共产党文化的学习。通过学习,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新思想及执政理念,并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将在日后继续探寻“红色足迹”。
14日上午,团队再次来到党员活动中心,与当地党员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团队成员献上准备的红歌与校歌,向党员们展现了青春风采,歌声中洋溢着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忠心。
团队为进一步学习党员文化,深入了解党员工作,感受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当日下午参观了该村的党员代表大会。此次会议中,马家崖的党员们坚持为人着想,为人民服务,工作高效,态度坚决,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
通过会议,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原因,并将刻苦钻研,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投入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去。
7月15日,团队开展了“爱心食堂暖民心,寸草之行传真情”的一系列关爱老人活动。
于当日上午,团队成员进入了当地的一所爱心食堂,做起了收拾卫生,给老人们打饭等工作。团队成员文明礼貌、孝老敬亲、不怕吃苦的态度,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赞赏。
下午,团队成员和当地党员一同拜访了该村一位抗战老战士。老爷爷虽有着九十多岁的高龄,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浑身上下充满着力量。团队成员为老人带去了米和油等一些生活必需品,老人对队员们的到来感到惊喜,似乎在我们这些年轻一辈身上看到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

与老人畅聊一会过后,团队成员帮忙打扫了老人家后院的卫生,打扫完毕后,便与老人进行了道别。临走之际,老人还热情邀请团队成员的再次到来。
7月16日,团队开展了“乐享馨幸福,帮扶惠生活”的一系列爱老扶贫活动,来体验当地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关爱地方贫困户。
了解到该村老人喜欢在村里的一棵大槐树下闲谈娱乐,于是队员们便在上午来到大槐树下与老人们互动起来。团队成员们和老人们交流日常生活,给老人们献歌献舞,同老人们比起牌技,并为老人们送去“爱心水”,为老人们带去炎炎夏日中的一份清凉。
下午,团队成员拜访了当地的一位贫困户,并带去了米面油等一些生活必需品,老爷爷对成员们表达了真挚的祝福,感谢大学生朋友们对他的关爱和帮助。
7月17日,团队成员决定对当地儿童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便开展了“情暖童心筑未来,相伴成长助前行”的一系列活动,以更加亲切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容易地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实现红色传承。
之后队员通过采访得知当地传统农业正逐步向新型农业转型,果农们也逐步接纳了新兴技术,大步迈入新时代,大型机械生产、直播带货、快递发货,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推广程度。
傍晚时分,队员们与果农一起进行了一次直播带货,亲身体验到果农们已经逐步适应这种新型售卖方式。科技的发展正改变着这个时代,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正逐步走向富裕。

通过这次为时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为人们带来的幸福,并扩宽了眼界,感受到沂水县浓厚的红色氛围,提升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日后“访聚琅琊沂水之畔,共筑乡村振兴之帆”团队将坚守初心,积极相应祖国的号召,将自身投入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去,坚持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