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队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
2023年暑假期间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队全体队员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对红旗渠的了解,让我从“一条烟”(一种叫做红旗渠的香烟)变成了一座精神丰碑。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大行的伟大行动。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誓言。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泪水涟涟,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奉献和付出,可以在现场分享胜利的喜悦。
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红旗渠精神被概括为了十六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后人所传颂,其中开拓创新的精神最让我震撼。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说国家财政只占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举全县之力,光是这一工程中体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让人震撼。没有先进的水利测量工具,就发明了用脸盆、板凳和水组合成的测量工具:为了尽快完成四千多米长的通道,从山顶掘了十三口井把两个工作面变成了二十六个工作面;红旗渠长藤结瓜的探索,将这项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电、景”一体的大型灌区。除此以外,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补偿协议被營为“最早的拆迁补偿”,修渠过程中责任到生产队、到村、到户的做法,与十多年以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异曲工之妙,不能不由衷地说,红旗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結晶。
大行山上的五部进,战太行-出大行:-富大行,美太行-福太行。靠着红旗渠精神名扬天下的林县儿女们并没有躺在先辈们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奏响了与我国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的五部曲。60年代千军万马战太行解决生存问题;70年代千军万马出太行解决温饱问题;改革时期千军万马富太行解决发展问题。千军万马,美太行,富太行,一个与时俱进的林州县,向全国人民宣布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永放光彩。
新年洞里的回声,踏着脚下的青石,扶着两边的栏杆,一路走到青年洞,仰望石壁上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每一个人都举起了右拳。气壮山河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回程这次活动已经成为过去,红旗渠却成了一座精神丰碑,寻着红旗渠精神照耀的大路,心中无比明亮。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回望红旗渠,看到的是一种精神的流动。这精神具有传承性,它从中华民族血脉中孕生,带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穿越太行山,烙印在红旗渠,并将一路高歌继续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红旗渠精神将被注入永远在路上、敢为天下先的活的灵魂。有了这一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我们就能拥有信仰的天空,就能汇聚奋进的力量,就能托起民族的希望。
时间:2023-07-20 作者:杜锦科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 关注:
- 请不要成为自我处境的牺牲品
- “不要成为自我处境的牺牲品,你是唯一可以做出思考和决断的人,你的意识决定了你的生活。”这是《少有人走的路》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