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历史文化,感受茂林魅力

暑假期间,我们来到泾县茂林镇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将深入探究以茂林为代表的皖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新产业形态和当地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乡村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今天,我们首先和茂林镇政府开展了一次线下交流,镇政府的周书记从地理环境、红色资源、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茂林镇的大致情况,让我们对茂林镇现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随后在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石井坑,这是皖南事变的激战地。1934年5月,这里建立了泾县南乡最早的党组织——石井党支部,创建了泾、旌、太红色革命根据地。1941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保卫家园,听完周书记的介绍,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到了当年新四军在山上与进攻者进行激烈交锋,到处硝烟弥漫。如今的石井坑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出岁月的厚重,它的沧桑和无言像是在警示我们应居安思危,不忘过去,铭记历史。
接着,我们来到泾县党史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当年皖南事变的指挥部,寻访先烈足迹,重温革命精神。通过周书记的介绍,我们对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八昼夜,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叶挺将军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以前我们对于革命先烈的认识大多是停留在书本上,只有在实地探寻红色基地,切身感受下才能深切体会到他们的伟大和艰辛。同时,我们还了解到1940年7月,任光随叶挺将军从重庆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和宣传工作。在“皖南事变”战斗中,任光一面做战地宣传,一面投入战斗,他创作的《打回老家去》、《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等乐曲流传至今,虽然当今是和平年代,但其中蕴含着中国人民顽强抗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在集中学习革命前辈的事迹后,我们在基地里开展党史教育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当年的共产党员为党的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奉献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下午驱车来到了三吴纪念馆,一下车其徽式风格的建筑犹如一幅水墨画般闯进我们的眼中,门楣上方那苍劲有力题有“茂林三吴纪念馆”的牌匾凸显着其深幽的人文气息与艺术氛围。进入馆内首先就是序厅,在其中我们详细了解了三吴即吴作人、吴组缃、吴玉人三位大师的生平经历与艺术造诣,周书记还为我们介绍了三吴生活的社会背景,展示了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我们分别参观了三位大师分别的展馆,认真欣赏了他们分别在艺术、文学还有书法方面的事迹与著作,三位大师对茂林持有的故乡情结以及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都无不令我们在心中树立尊重之情。最后的尾厅分别从茂林的红色革命、生态自然、人文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展示了茂林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品读了现代茂林的辉煌与繁荣。我们在此行中切身感受到了茂林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信在未来茂林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来更好的建设发展。
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茂林这个小小的镇背后所蕴涵着的独具美学的百年徽文化和烽火硝烟的红色印记。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远离大都市的繁华之外所拥有的是遍地青瓦白璧的徽派民居,在这里人文底蕴丰厚,居民热情好客。习总书记曾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经济蓬勃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前人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神与物质文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拥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并结合自身特长,挖掘乡村内在的文化特色,将其与当地发展相结合,发挥特色优势,打造特色亮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工作。
 
时间:2023-07-15 作者:胡婷 来源:直接来源 关注:
  • 身体力行勤宣讲,财经教育欢乐多
  • 2023年6月19日至23日,西南财经大学“财经启蒙实践队“团队成员前往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走进了蓬溪县吉祥镇学校,与当地学生深入交流
  • 07-15
  • “青”向奔富  “禾”合共赢——青禾实践团赴丽水社会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