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百代不衰

薪火相传,百代不衰
——“关于新时代下过年氛围变化的调查与研究”的调查心得
□游 智(城市与环境学院22D03班)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年代,电子红包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纸质红包,红包封面甚至可以自己设计。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就可以迅速准确看遍中国甚至全球的千山万水。电子产品功能的多样,让不少人沉迷其中,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很多人低头摆弄手机,这让许多幼儿少年时期经历过没有电子产品春节的人不禁感叹年味淡了,或有些许变味。
关于春节本身
了解春节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认识春节意义
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加深与亲人家人之间的交流,春节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关于新年氛围
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
现在大家却普遍感觉“年年过年,年年味淡”。这种现象反映出人们对过年的心理期待降低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薄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电子设备转移了兴趣,我国主要社会关系逐渐从家族转向社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下降,“洋节”盛行等等。对于解决问题,关于调查载体的选择让我们明白如何在具体问题上更有针对性的广泛收集数据,我们在观察数据后思考,提出对于解决问题的特别思考,在了解春节历史的过程中对春节背后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厚的了解,更与实践调研结果中反思,反思更好的途径和方式在新时代下让新年不失年味,找回从前的新年氛围。
总结:其实,年味的变化蕴含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现着中国发展的缩影。网上支付的完善促进了线上红包的流行,各平台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更多人面前分享自己生活的热爱。网络的存在可以让全中国的人听见自己的春节祝福,让春节的气氛传播于各个角落。我们所能做的,并不是阻止现代化,而是思考改进在现代化的同时,让现代化能推动人文节日的传承,与精神文化相适应,让年味更浓。
时间:2023-03-04 作者:游智 来源:网络,实践 关注:
  •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
  •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全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 03-02
  • 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
  •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之中。
  • 03-02
  • 助力生态梦——走访乡村
  • 为帮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乡村近些年的变化,深刻体会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寻找乡村现存问题
  • 03-02
  • 实行垃圾分类,共创绿色家园
  • 实行垃圾分类,共创绿色家园
  • 为积极投身假期社会实践,了解垃圾分类推进现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浪迹天涯队”实践团队
  • 03-02
  • 环保在我心,家风伴我行
  • 环保在我心,家风伴我行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推进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德和谐相处
  • 03-02
  • 学红色文化,传红色精神
  • 为响应学校号召,学习党史,学习红色文化,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我们自发组成小队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
  • 03-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