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师范育人情怀
一、团队介绍
名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循声觅道微光烬明”实践队
队长:吴子怡
指导老师:杨景添、高原
成员:靳雯茜、郭昊、周宛蓉、石宜灵、孙玉鑫、宫梦杰、徐嫦潞、孙文奕、王英祺、曹馨语、徐金琳、戴白涅、魏之麟
二、活动目的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行业是经营未来的行业。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培养未来的老师靠什么?主要靠师范教育。回望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对发展师范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活动内容
1、搜寻资料,提前准备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循声觅道微光烬明”实践队成员通过网络和相关文献查阅到了莱阳师范学校的资料,了解到其前身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设立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后发展为莱阳师范学校,经过院校合并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鲁东大学,为本次实践打好了理论基础。
2、实地走访,认真调研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循声觅道微光烬明”实践队成员徐金琳实地参观了位于烟台莱阳市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旧址、莱阳市文化路学校(原莱阳师范学校)并采访了周边民众,通过他们了解莱阳师范学校的发展历史。知情民众告诉队员,二乡师历时7年,对包括教学工作、训育工作以及乡村启蒙教育等在内的中等师范教育进行了早期探索,老舍、吴伯萧、何其芳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教学,是莱阳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基地之一,也是胶东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策源地。二乡师师生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教学名师、杰出作家、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
1950年胶东师范学校改名为莱阳师范学校,开始了莱师新的发展历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莱阳师范学校建国后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等师范教育体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来源包括文登、莱阳、胶州及昌潍4个专区的25个县以及青岛、烟台两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胶东地区基础教育
3、回望历史,砥砺今日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奔流不息。从二乡师到莱阳师范到烟台师专再到如今的鲁东大学,百年征程映照着胶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部莱阳师范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新中国师范教育事业发展史。师范育人,不仅传递知识,也传承着文化。无论是建在莱师旧址上的文化路学校,还是如今的鲁东大学,都赓续的莱师的红色文化基因,培养了师生爱党、爱国的情怀,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继承优秀革命传统的热情。
四、活动感悟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循声觅道微光烬明”实践队成员在学习莱阳师范学校发展史的过程中,对师范教育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让青春年华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上开花结果。
时间:2023-02-24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永葆师范育人情怀
-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行业是经营未来的行业。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
- 02-24
- 躬行实践,受益匪浅
- 此次社会实践大大增强了我自身的实践能力,从文献收集到数据分析,每一步的工作都使我受益匪浅。在“读研热”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
- 02-23
- 走访调研,细心感悟
-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的选题是《农村籍大学生读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我而言,本次的选题对于我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作为一名农村籍大
- 02-23
- 倾心交谈,收获真知
- 寒假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是大学生
- 02-22
- 借用青年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振兴成为了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经。甘南藏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团队成员主要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
-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