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新春之风,书春联之美

春联,又称“春贴”“对联”,其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早在宋代,春联就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除旧迎新的喜庆场面。千百年来,春联集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于一身,贴近生活,星火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周汝昌先生曾评价春联习俗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的、最瑰奇的文艺活动。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与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的春联远渡重洋,走上国际舞台,为国际友人喜闻乐见,成为世界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洋的春联练习

在寒假期间,杨洋基于自身兴趣开展了书法练习,2023年2月3日至4日,杨洋开始准备并书写了多副春联。在书写春联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雅与美感,她认为不论是软笔书法、还是春联习俗,都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都镌刻着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但是,她也有一些遗憾的心情。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用电子产品作为自己与外界沟通的媒介、作为学习工具等,慢慢的,用硬笔写字也成了一种奢侈,而这种书法艺术、书写春联的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是前路充满荆棘。春联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书写春联习俗的衰落、春联内容单一且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等问题。


杨洋正在进行书法练习

杨洋的书法练习草稿

我国“过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已有千年历史。麦克卢汉的泛媒介观认为万物皆媒,中国传统习俗的春联则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已成为表达与传播人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特殊载体,在传统习俗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春联意涵丰富,字里行间不仅有民众的智慧和美好愿望,也蕴含着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对春联的认识与了解、软笔书法的练习等等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春节期间,应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落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身上,日常生活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实践都是必要的。


杨洋完成的春联作品
 
时间:2023-02-06 作者:杨洋 来源: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注:
  • 我与云支教
  • 我与云支教
  • 这里主要讲述我对于这次参加云支教活动的一些感想和收获,我和小朋友的一起成长之路,我们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上课,一起制作视频
  • 02-06
  • 山东大学“桑梓振兴,阡陌日新”调研团不断探索 高质量高水
  • 重走长征猫场之战,感受先辈创业之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