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学子“三下乡”:以“河小青”铺就人水和谐之路
7月15日起,来自盐城工学院优培学院的“河小青”调研团充满了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期待,开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8月10日,我们来到了张家港的一干河、新市河、新沙河及周边等地,开展问卷调研,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能够宣传河长制政策,推动河长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践行“两山”理念,发扬“张家港精神”铺就人水和谐之路,为打造美丽的水生态环境做贡献。
为了切身了解河长制及其在地方的实施情况,我们调研团决定实地考查,寻找河长公示牌,观察河流状况。我们从河道交接的地方出发,沿着河道旁的木制小径,一路寻找着河长公示牌。行过三四里,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木牌立在路边,走近了一看,果然是我们寻找的河长公示牌。霎时,满满的成就感盈满心间,浑身充满了干劲哪怕是再走上几公里也无所畏惧。我们根据上面所标明的信息拨通了电话,寻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关于河流的基本情况,这样一来我们对河流情况有了更加科学、具体、深入的了解,二来我们也对河长制的实施情况有了了解。
图为一干河河长公示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姚悦摄。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张家港市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张家港精神”为内在动能,突出河长主帅负总责作用,坚持全域系统治理,通过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里的水、凝聚岸边的人,助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形成了全民治水护河的良好氛围。
图为新市河河道管理公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姚悦摄。
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河边的人越发多了起来,这让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这附近难道在做什么活动吗?我们询问了一些路上遇到的游人,试图解决我们的疑惑。一位路过的老大爷告诉我们,附近并没有举办活动,他们只是饭后在河边散步。另一位路过的女士告诉我们,傍晚来这边散步附近居民很多,尤其是在河道整治过后,河水不再“黑臭”,河边的基础设施、步道之类的修建完毕后,人们都把这里当作休闲的好地方。
在此之后,我们还去与当地河长进行了一系列交谈,也把走访居民时,居民的问题、意见和河长进行了交流。对于所见到不太合理的地方,我们也结合自身所学,与一系列探究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冰与火之歌》中有这样一句:学习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不论航船或读写,道理都一样。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展现团队的力量。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沟通交流,相互理解,这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感悟。在整个过程中,因为我们性格的不同,所以有不少的意见分歧,我们为此争辩,迷茫,不知所措。然而正是因为不断的交流,才让我们的分歧越来越少,共通点越来越多。在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下,我们分配好了任务,使每个人的工作更加清晰。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所有的认识无疑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因此收获快乐。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加的成熟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就让我们锻炼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期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我们回到学校后也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美好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不仅为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干劲,胸怀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因为年少而横冲直撞的态度,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与此同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讯员姚悦)
时间:2022-09-13 作者:姚悦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