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垃圾分类,维护水生生态——南京大学“绿色家园,携手共建”团队社会实践简报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参与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江苏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京大学“绿色家园,携手共建实践团队”依托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学科优势,从垃圾分类对水生生态的积极意义开展调研,并通过生态科普进校园,让大众了解垃圾分类对生物生存和生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探访生态学教授 深入了解水体生态现状
为了从生态学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以及水生生态的相关知识,7月14日,实践团队同学对生命科学学院田兴军教授进行了一次采访。在采访中,田兴军教授提到,垃圾的不当分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断裂,甚至影响到人体的自身健康。团队成员与田教授达成共识,认为垃圾分类应当从源头开始,在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而目前国内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场所能够消除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厌恶感,有利于垃圾分类的长期进行。
线上线下结合 短视频宣传增加受众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实践团队成员经过多次讨论之后,决定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教育。由队员亲自撰写剧本,搜集素材,在校队员共同拍摄,线上队员后期剪辑,最后完成了五支垃圾分类相关趣味短视频的制作,并投稿至抖音短视频平台。
走进社区 垃圾分类意识根植于心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关乎到人类的命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累计在一起,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民众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意识,实践团队于8月21晚间,通过腾讯会议,面向栖霞区马群街道紫金社区、雨花区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景和园社区等社区居民,进行线上科普讲座。团队成员从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政府所做出的应对措施出发,结合生态学知识,向居民们详细讲解了水生系统现状与垃圾分类的具体细节,纠正了部分分类方面的误区,辨明了容易混淆分类的垃圾,阐释了坚持践行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与个人的重要性,呼吁民众继续支持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
除此之外团队举办了面向南京大市居民的垃圾分类征文活动与知识竞赛活动,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历史、现状、目标的了解,帮助民众更好地执行垃圾分类的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不可或缺;垃圾,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人们常常避之不及,传统的垃圾回收与不规范的垃圾处理,都会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其对水生生态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垃圾分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时间:2022-09-02 作者:南京大学“绿色家园,携手共建”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 8月6日,本团队来到淮安市清江浦区工农路社区委员会进行宣传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为了让群众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是为了淮
- 09-03
- 探寻祖国历史文脉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 2022年7月19日至7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赴辽宁省沈阳市社会实践团探寻沈阳盛京文脉,积累文化知识,感受文化魅力并与社区居民讨论湖
-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