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四川高校学子在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四川高校学子在行动
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西南石油大学三下乡“爱在深‘成’”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公园U Station沙河尚护河志愿服务站,开展了“大学生返乡护河治水”一系列志愿活动。
大沙河在解放初期,河中行驶最多的就是采沙船,就连周边居民盖房子都是直接从河里取沙,因此该河得名“大沙河”,其发源于羊台山,纵贯深圳市南山区,干流长13.7公里,上游分左右两条支流,分别建有西丽水库和长岭陂水库,下游汇入深圳湾。大沙河的流程较长、河面较宽,为使流水不腐,生态补水成为河流整治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经过截污、补水、绿化等综合治理工程,大沙河的区域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成为深圳一条生态绿廊。
艳阳高照,海风轻拂,7月6日上午9点,实践小队准时来到实践地点,耐心地听U站的工作人员介绍U站,包括U站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主要任务等等,且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简要参观了U站内部。实践小队今天上午的任务是检测大沙河水质。他们穿上义工服,在U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观光沿途美丽的大沙河美景,寻找合适的采水地点。采水所用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容器,在大气中是紧闭的,伸入水中后由于水的压强作用,闸门被推开,河水就流入瓶中,离开水面后闸门关闭,滴水不漏。有着这种方便的容器,实践小队队员们很快就完成了采水工作,紧接着按照检测手册对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看到各项指标均合格,笑容浮现在实践成员们的脸上。随后成员们回到U站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手工制作,通过制作小型手工艺术品,成员们在酷热天气下也得到了些许宁静。
实践小队的成员们跟随工作人员驱车从大沙河入海口出发沿大沙河河岸,游览了大沙河保护一期、二期以及三期工程,工作人员于此对大沙河的治理与保护进行了更细致的讲解,使小队成员们对大沙河的防治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返回U站后,小队成员们开始他们的第二项任务——清理大沙河河岸垃圾。小队成员们拿上垃圾袋和垃圾夹,顶着烈日,吹着海风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清理垃圾活动,总共清理了足足三大袋垃圾。在活动中,有细心的队员发现“河道旁几乎都是白色塑料垃圾”,他自责道:“身为人类,我感到无颜面对这美丽的海景河景。”任务完成后,队员们回到U站,对一天的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并在U站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红色知识,第一天的实践完美结束。实践队接受了重大的任务——废物利用工艺品制作。实践小队分为三组,分别用丢弃的瓶瓶罐罐、一些钢丝、几个废弃纸筒等等废物制造了旗杆收纳架、垃圾桶以及“I LOVE U”艺术品,其中,旗帜收纳架是以一个废弃的雨伞架为主题,加以铁丝缠绕提升旗杆架的稳定性,底部铺满裁切后的矿泉水瓶以套住旗杆使其稳定,为了防止铁丝刮伤人,队员们温柔的用紫色胶布将铁丝的末端缠住;垃圾桶是用各种废弃塑料瓶堆砌而成,为了增强整体的强度,队员们将瓶子灌满水并用热熔胶固定瓶身间的连接处;“I LOVE U”艺术品是队员们为了表达对大沙河U站的爱以及对U站各个工作人员们的感谢所制作的特殊艺术品,整体用纸筒拼接而成,两边分别是字母“I”和“U”,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爱心,用热熔胶粘接并刷上颜色,整个艺术品就算完成。忙活了一天,实践队员们完成了三件工艺品,大家都不约而同露出笑容,并且放在了U站门口展示。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每个实践队员们都深刻的体会到了环保行动的不容易以及生态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团队成员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的采访中说道:“环境保护是个很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然后付诸于行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让我们行动起来,守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时间:2022-08-27 作者:爱在深“成”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用心领会,以行砥砺
- 广东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穗粤静好队在广州开展以广州起义历史沿革为生长点、以城市精神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为延伸点的
- 08-27
- 青年一代有理想,红色基因筑未来
-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了对“红色文化在庐州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更好
- 08-27
- 藤县支教乐趣不减,八桂大地百花齐放
- 8月1日至14日,我与其他诸位来自广西各地的共9名成员们组成了西北农林支队,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壮苗计划”,赴藤县藤州镇东胜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