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探索红色经典文化遗产宝库,在红色经典文化中涵养中国自信,强化奋进精神。2022年8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红色之路我来行实践团队盐城小分队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探访先烈事迹,重温红色经典,传承赤子之心。

图为实践团队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陈敏婕 摄/提供/供图
刚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正中的一座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以及一位号手雕像。就在那一刻,耳边回响的是战争冲锋的号角,眼前展现的是英勇冲锋的革命先烈,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澎湃,万般思绪交杂在心头。我们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进入了馆内。

图为实践团队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陈敏婕 摄/提供/供图
游走在馆内,仿若翻开百年书卷,鲜红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今日站在这庄严的新四军纪念馆内,更是永不敢忘记如今美好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抗战时期的指挥图,军用背包,水壶等一件件的老物件摆在眼前,这是对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的镌刻。行走至南方星火处,我们仔细观察这样一个场景,一位革命战士抱着枪杆依偎在另一位革命战士身旁,大雪之中依旧不灭的是零星的火苗和哥们战士眼中坚毅勇敢的信念。在他们身后有这样一首诗,深刻的描绘当时战士们的处境:

图为实践团队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陈敏婕 摄/提供/供图
赣南游击词(十二首)作者:陈毅
1936 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诗词原文参考自头条百科赣南游击词原文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留守在南方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是经历着多么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依旧不放弃,坚持让党的红旗屹立不倒,这需要怎样深的信念,怎样强的意志。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的铁军精神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实践团队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陈敏婕 摄/提供/供图
而更让我们震撼的是在馆内结尾处满墙的鲜红掌印。望着馆内那满墙鲜红的掌印,我们不禁明白自己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担负。勿忘昨天的苦难光辉,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一代的我们应当怀揣赤子之心牢记历史奔向明天。鲜红的掌印印红了整面墙,怀揣赤子之心的我们定会照红整片华夏大地,照亮的中国的未来。
当今的社会不断发展,世界格局变化莫测。纵观历史,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身体和信念将祖国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战乱,但是带不走革命先烈们的铁军精神。他们那无私奉献,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铁军精神,将由我们青年一代牢记在心并且一代代继承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讲到的那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唯有青年一代的我们不断涵养中国自信,强化奋进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才能使得祖国走向更繁荣昌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