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本小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身边出发,为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小队赴凤阳县寻觅那已愈700年所留存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
来到滁州上学已满两年,但是今天我们才来到这赫赫有名的凤阳,从古至今,凤阳这个小地方可谓是不容小觑,不管是远近闻名的凤阳花鼓还是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都在此发源,本队成员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这次旅程。
我们首先访问了凤阳县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了凤阳花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起源,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我们没有赶上凤阳花鼓表演的节日,但是听说凤阳小岗村每天上午会有一段时间有风阳花鼓表演,所以我们第二程来到了凤阳小岗村。我们进去等了很久,一开始基本没有什么人,但是等表演时间到了,人陆陆续续的就来了,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表演者都是老人,看着难免有一丝心酸,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大致了解了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有时增加乐器伴奏。通过他人讲述,我们也知道了凤阳花鼓分成大花鼓和小锣花鼓良两种,大花鼓通常都是通过集体演绎,由十几个人集体敲打演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可以呈现出欢悦的气氛,演奏大花鼓的过程中,通常还会演唱山歌。
至此,我们的旅程也算是结束了,虽然天气很热,路途很远,但是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历史,了解了更多的徽文化,身为安徽本土人希望这些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