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感悟:走进千年古寺,探寻文化新发展

习总书记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响应习总书记所发出的号召,我参加了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所开展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同一时间加入了我院的天宁文创推广小队之中,并跟随推广小队前往天宁禅寺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社会调研活动。
 
 
这是我初次参加团队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并且首次自主设计与撰写团队拍摄方案,可以说这对我来讲是一次莫大的挑战。但是困难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在加入团队初期,我便已经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团队中大多是大一新生,相处两个学期下来,也仅仅只是熟络,要说合作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们团队在准备实践活动的前一天,开展了线上会议,大家就如何进行本次的调查活动产生了不一样的意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不断的推翻重来,我们最终商量出了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因此,我收获了第一个果实:与他人合作时,需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将其意见与实际相结合,再讨论出最适合的方案。我意识到了合作中最难的是如何统筹兼顾最终达到真正的目标。这对于初次参与团队合作的我,仿佛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
 
 
在准备好一切相关事宜后,我们于7月25日开展了团队首次的调查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第二个困难也悄然来临。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由于疫情影响,出去实践的机会寥寥无几。虽然说我们团队成员都比较健谈,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社交能力完全不够看。面对被采访人员的紧张、如何措辞融洽、如何与负责人沟通等等问题一度让我们难以开口。其次,我们对天宁禅寺的历史依然了解的不充分,很多话语的措辞不当,也引发了一些矛盾。随后,我们举行了一个小会议,我们团队负责人简单跟我们沟通了一下具体的困难,并指出了解决方法。由此,我收获了第二个果实: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时,你的社交能力便也随之提高了。找到方法,我们便开始新一轮的调查。我在此次调查活动中,负责与来来往往的游客沟通,并调查他们对天宁禅寺的了解程度。刚开始,我对与陌生人沟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当采访并完成第一份调查问卷时,我整个人松了一口气,也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信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绿,调查问卷数量已经达标。看着手中满满的成果,那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开始了实地考察,主要是为了后期的视频拍摄做准备。经过一下午的考察还有随行讲解员的解说,天宁寺的大致样貌以及天宁宝塔的内部结构已经了然于心。即便如此,我在撰写视频拍摄方案的时候依然不知从何下手。原本我以为视频方案很简单,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参观天宁寺的画面一幅幅在我脑海中闪过,但我始终无法确定该如何去安排以及撰写这个方案。我将我的困难与团队负责人叙述,随即我们来到了天宁寺负责人办公室,与王越负责人就视频拍摄方面的要求以及结构进行了讨论。后期,我寻找了大量相关资料以及可行的方案进行参考,不断修改原本的方案结构,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时,我收获了第三个果实:不要将一切事物看的过于简单化,对于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定要认真负责。对于自己从未探索过的领域也需要加以重视,不能简单粗略的完成。
 
 
仅一天的调查实践互动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这次活动我所经历的一切却是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三个果实,更是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潜力,才能知道自己的潜力”的道理;同时深刻意识到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必然性。不可多得的是,这次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如何创新性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新的思路,推动调研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带动大家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做新时代青年。
时间:2022-08-24 作者:黄丽萍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西南石油大学缅怀先烈实践队赴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
  • 观革命烈士陵园,守红色初心如磐
  •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需要铭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 08-24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