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在南昌开始实习。在工作的间隙,我也偶尔想起那半个月的旅程——那好像一场美丽的梦。
故事的开始是我们几经辗转来到吉首火车站,然后乘坐中巴翻越重重大山抵达翁科,那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也是甘露耘梦小队本次夏令营开展营地。高大的山坡、无边的绿色、古朴的民居,还有我们初到时围坐在学校门口欢迎我们的孩子,是我们对这里的初印象,那时的我们对一切好奇、兴奋,带着隐隐的担忧,却没想到会留下一段如此难忘美好的记忆。
匆匆忙忙安顿下来,与当地工作人员对接、小队内开会、彩排开营仪式,忙碌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进入校园,他们灿烂的笑着,带着比对我们还多的好奇,围在我们身边,太可爱了。
随后便是顺利开营,上课,运动会,家访,结营。
当课程步入正轨时,我们与孩子们的连结愈发深刻。女孩们会每天欢喜地前来拥抱我,牵我的手,跟我讲悄悄话,给我塞冰棒糖果等等小零食;男孩们会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看神秘的风景,探险湘西。我享受这种宁静与慰藉,享受这种纯粹的快乐与喜欢。

图 1为孩子们与志愿者老师的合照
这个年纪的学生最闹腾,叽叽喳喳,精力旺盛,中午从不午睡。但是他们很会心疼人,都是善良的小孩。有一个志愿者老师在学校时脚就受伤了,夏令营时仍坚持来了,营期间没少收到“早日康复”之类地小纸条。我的嗓子因为上课和讲话破音,哑了10天,每每一说到自己嗓子痛,原本吵闹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安静,看着我。那天我当助教,坐在一个小组里面,前一天没休息好,很不舒服,眼皮打架,在孩子们动手创作环节忍不住趴在桌上歇着,旁边有个小男孩,约莫二年级,突然站起来对着前面一组嘘声,我以为他是要调皮,问他怎么了,他说怕前面的人讲话吵到我休息。那一刻心软软的,认真地对小男孩说:谢谢。



图 2为孩子们给我的零食
家访,那是我们接近孩子们最真实的一面的一天。平日在学校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在家庭背景下,被我们看到了另一面。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处在不健全的家庭关系当中,那些不该出现在这个年纪的敏感和小心其实都可以在这次走访中找到缘故。从失去双亲、家里只有他和爷爷的孩子的家中走出,志愿者老师直接哭出声,也感染了我们所有人那一天的心情。“我们这次家访无法改变任何。”这是我们从家访的筹备到复盘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可是真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那么渺小,那么无奈与无力,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失落。
振作起来之后再看,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现在想起来,我对着那个小男孩说,子杰...小男孩非常平静、带着淡淡的微笑(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表情一直都像在笑)地说,老师我叫淋杰,还是会忍不住笑。
中午校园是会关闭的,但小朋友们往往不回家,就在校门口坐着等一点半开门进来玩,我有时会在外面陪他们一个中午,有时会和他们玩一个“数到3000秒我就出来”的游戏,借此回去稍作休息(我猜他们没数)。
那天我照常在外面陪孩子们,小朋友们就这样围在我身边,过了一会儿我实在困,就坐在小卖部门口的台阶上蹲着小睡,隐约可以感觉到他们在我周围做些什么,兴许是我太懒,并没有起来。谁想身边突然安静下来,孩子们离开我了吗,正惆怅孩子们的新鲜感去的好快,一抬头,不远处花生老师和几个小男孩在讲着什么,另一边刚刚围着我的小女孩们拿着画画本在画画。我无意间摸了摸我的头,右耳和后脑勺绑头发处各插着一朵花!我惊呼。

图 3为船长老师为我和女孩们拍下的照片
要分别了,来送别的小朋友们从笑着拥抱到哭着招手、追车。
给我们做饭的杨老师也来了,带着她同样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冬祥,其实是冬祥先来的,他提着一袋糖果给我,说是杨老师给我们买的,我推辞了两句,想让小男孩自己拿着吃,无奈拗不过,只好提着糖果分发给伙伴们,不忘告知一句杨老师给我们的。
临上车时我才和杨老师说上话,我说,谢谢杨老师给我们买的糖果,杨老师愣了愣,看了眼不远处树下的冬祥,说,是冬祥买的,看到你们要走了他说要表示什么。而刚刚与冬祥短暂的对话中,他一字一句并未提到自己......
后来在车上我把这个小插曲讲给伙伴们听,我扭头,坐在我后面一直表面上情绪平稳的船长老师红了眼眶,我回过身靠在窗上,默默流泪,前边花生老师朝我伸来一只握拳的手,张开,是我遗忘在学校的铭牌,情绪就这样毫无预料地炸开了。

图 4图为孩子们登上我们离开的车
分别后的一周里,我都在夜晚翻看相册里面的他们,细细地将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每一个他们,看着看着嘴角会不自觉上扬。而藏宝带里的纸条,我至今不敢打开第二次,我怕那些字眼里面对我的期盼,过于有份量,我无法在离开后再次承担。
你问我来到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又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我踌躇着,我自省着,似乎答不上个所以然,但是我却真切感受到了他们为我带来的,那些温暖、鼓励,那些信任,他们给我的勇敢的力量,给我的大大的拥抱,让我在日后想起这段经历时都会知道,即使他们远在湘西,也能同我分享同一个灿烂的笑。
短短14天,我们经历过的无数个动人的瞬间,都将成为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