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开展“纸载新生·田丰中国”主题社会实践的报告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在国家“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成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为此,“纸载田丰”实践队依托化工学科专业优势,赴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开展实践,旨在:
1. 深入调研生姜种植及姜杆废弃现状,明确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需求;
2. 结合“姜杆—地膜—还田”闭环模式,探索可降解纸源地膜产业化可行性;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育人理念,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
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与田间学习等多种形式展开调研:
1. 实地考察姜田与废弃物处理现状: 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观察生姜种植模式,重点了解姜杆的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姜杆资源化利用的紧迫性与潜在价值。
2. 与园区负责人及技术专家座谈: 园区方面高度认可团队将化工技术与农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双方围绕姜杆成分分析、降解地膜工艺瓶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等展开深入讨论,为后续研发提供重要方向。
3. 开展“田间课堂”与技术宣讲: 实践队员将专业所学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向农户介绍农业废弃物绿色循环利用的意义,传递“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环保理念。
三、实践成果与认识
1. 深化对农业绿色转型的认知: 实践队认识到,农业废弃物如姜杆的可再生潜力巨大,通过绿色化工技术将其转化为可降解地膜,既能减少污染,又可提升土壤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2. 明确技术攻关与转化方向: 团队进一步聚焦“姜杆—地膜—姜田”闭环技术路径,将在材料改性、降解性能调控和规模化生产等环节加强研发,推动绿色产品真正适用于田间场景。
3. 强化使命担当与学农信念: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助农、产业兴农的重大意义,坚定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增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感。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践是“纸载田丰”团队将学科知识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的重要行动。队员们不仅收集了一线数据与产业需求,更在田野中坚定了创新报国的志向。
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加速推进姜杆源地膜的中试与田间试验,构建绿色循环农业示范模型,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低碳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实践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