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淮北师范大学点亮八皖团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在2025年盛夏,淮北师范大学点亮八皖团的团员张诗语来到宣城市烈士陵园,开展了以“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沉浸式的学习与感悟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宣城市烈士陵园坐落于宣州区养贤乡大山庵村马山路,占地160亩,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之一。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陵园,历经三次迁建,最终形成以“刀剑姊妹塔”主碑为核心、融合纪念广场、烈士纪念馆、无名烈士墓等建筑的庄严格局。主碑高26.8米,与敬亭山宋代双塔遥相呼应,碑身镌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是陵园的精神图腾。

  图为烈士纪念塔(张诗语摄)
  首先,在陵园纪念馆内,52位烈士的128件遗物与图文资料静静诉说着烽火岁月。其中,祖晨烈士的手稿、向阳烈士的军装残片,以及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将士的绝笔信,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了理想信念奋勇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张诗语同学在此驻足良久。她在参观后感慨,“这些泛黄的纸页上,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对信仰的坚守。”
  紧接着,张诗语同学跟随着讲解员,通过纪念馆内的文物史料和历史图片,以全面的视角梳理历史,从新四军北移到遭国民党围剿的惨烈战斗,再到战士们的突围壮举,重温了新四军从组建到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还原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图为烈士纪念馆(张诗语摄)
  宣城市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着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张诗语同学主动参与到了陵园的志愿服务中,协助工作人员擦拭墓碑、清理杂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同时,她还与陵园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烈士事迹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以及陵园在红色教育宣传方面的工作举措,为后续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积累了宝贵素材。最后,怀着崇敬之心,张诗语同学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整理缎带,肃立默哀,以这场简单的祭扫仪式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她发自内心地感慨:“看着年轻烈士的遗物和遗照,我才真正明白,革命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有义务传承并发扬革命前辈们不怕牺牲,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实践团团员在烈士纪念碑前(张诗语摄)
  当夕阳为“刀剑姊妹塔”镀上金边,在宣城市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上,这片承载着英烈精神的土地,正因青春的注入而焕发新的生机。此次独自赴宣城市烈士陵园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更是一次思想成长之旅。张诗语同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担当,也为更多青年学子树立了主动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榜样。她表示:“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这份崇敬与感动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