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推普赋能,非遗生辉——95推普实践团赴山东菏泽曹县安蔡楼镇开展汉服非遗调研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
为深入探寻汉服非遗文化,探索助力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在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7 月 27-29日,95 推普实践团赴菏泽曹县安蔡楼镇,围绕当地汉服制作非遗工艺的风格特征、技艺流程、发展及创新现状等内容展开调研,先后前往有爱汉服仓、如梦见等汉服加工作坊开展学习交流。
 
团队成员调研发现,曹县地处中原,依托近年来 “汉服热” 的发展机遇及本地扎实的纺织业基础,汉服非遗产品的制作与销售产业得到显著发展,汉服及其附属产品已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非遗产品和特色经济商品。当地政府为促进非遗传承与经济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广汉服、扩大销售,推动汉服产业持续壮大,不仅大型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家庭作坊式汉服加工厂也逐步兴起,在当地汉服产业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成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在完成对大型工厂的前期调研后,团队成员重点走访了当地部分家庭作坊式汉服加工厂,发现这类作坊存在三方面特点: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多以代工为主,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二是工作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辐射带动范围有限;三是经营者及员工多为本地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日常交流以方言为主。
 
这些发展短板导致家庭作坊式加工厂难以实现长远发展,仅局限于小范围代工与生产,制约了汉服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普通话掌握水平不足增加了与外地客商的沟通难度,阻碍了当地汉服产业的外拓进度。此外,汉服制作中部分关键工序需由当地纺织经验丰富的老人手工完成,而年轻人大多未掌握这些技艺,因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等问题,技艺传承存在障碍,汉服生产关键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成员随即开展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帮助当地居民提升普通话水平。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非遗文化传播效率,减少了方言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也为年轻人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当地汉服非遗技艺与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 不仅能提高非遗文化传播效率、加强文化保护传承,还能增进公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助力珍贵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下一步,实践团将进一步深化调研,为家庭作坊式汉服加工厂的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方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产业振兴,践行青年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 
作者:王嘉怡 张继洋
图片来源:龙思涵
实践总结推荐
  • 推普传薪火,青春铸红心
  • 2025年7月11日至17日,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奔赴云南保山腾冲,开展主题为“普通话讲信仰,声声不息讲信仰”
  • 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