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子洛阳隋唐城遗址暑期社会实践:在残垣断壁间对话千年文明
七月的洛阳,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泰州学子探寻历史的脚步。一群怀揣对隋唐文明向往的青年,走进洛阳隋唐城遗址,开启了一场以“触摸隋唐脉搏,传承历史记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片曾经承载着帝国荣光的土地,如今虽只剩残垣断壁,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千年前的雄浑气象。
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前,学子们凝视着那座复原的城门轮廓。讲解员指着脚下的夯土遗迹说:“这里是隋唐洛阳城的正门,当年武则天就是从这里进入神都,万国来朝的使者也曾在此驻足。”随着讲解,大家俯身观察遗址中留存的车辙印——深浅不一的凹槽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马车驶过的声响,看见商旅往来的繁忙景象。一位同学轻抚着城墙的残砖,轻声感叹:“原来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到的温度。”
活动中,学子们重点探访了应天门遗址和明堂天堂遗址。在应天门遗址坑内,裸露的柱础石整齐排列,默默诉说着这座“天下第一门”的恢弘。“你们看这些榫卯结构的痕迹,古人不用一根钉子就能建起如此宏伟的建筑,这是何等的智慧。”一位建筑学专业的同学拿出卷尺测量,眼中闪烁着惊叹的光芒。而在明堂遗址前,复原的“通天柱”模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武则天时期的建筑气魄,当得知这座建筑在火灾后仅用一年便重建完成时,学子们对古代工匠的效率与技艺啧啧称奇。
除了参观遗址,学子们还参与了一场特别的“考古体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清理模拟考古坑中的“文物碎片”。刷去浮土、拼接陶片,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大家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一片小小的碎瓷,可能藏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负责记录的同学在本子上写道,“原来我们看到的历史,是无数考古人用耐心和专注一点点拼凑起来的。”
实践中,学子们还与遗址公园的研究人员展开了座谈。当被问及如何保护这些脆弱的遗址时,研究人员展示了三维扫描技术复原的遗址模型:“我们既要守护好‘土遗址’的本体,也要用现代科技让更多人看到它们曾经的模样。”这番话让学子们陷入思考,有人提出:“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文创设计,让年轻人更愿意走近这些‘沉默的历史’。”
活动接近尾声时,学子们在定鼎门遗址前举行了一场小型分享会。有人说,站在遗址上,才真正理解了“盛唐气象”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街道的宽度、建筑的高度、文化的包容度;有人说,隋唐城的兴衰提醒我们,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守护;还有人拿出自己拍摄的遗址照片,计划制作成“古今对话”的图集,让更多同龄人看到历史的力量。
此次泰州学子走进洛阳隋唐城遗址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与千年文明的对话。正如一位同学在实践报告中所写:“残垣断壁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们回望过去、思考未来的起点。守护历史根脉,传承文明火种,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作者:韦娇秀 徐云 徐航欣 支益霖 吉小雪 杨映涵 周泰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浆”爱传递:庐江学子科普实践记
- 2025 年 6 月,志愿服务队在庐江单采血浆站开展一月实习。经培训后,志愿者们进行科普宣传、问卷调查,还学习急救技能,深化了认
-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