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曲阜师范大学赴日照“曲园学子探漆艺,日照千年续文脉”社会实践队——付凯羽个人感悟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队的一员,走进日照大漆非遗工作室的那刻,我从未想过,两天的沉浸式体验会让我对“非遗”二字产生如此深刻的触动。
  初见工作室的漆器,我便被那份独特的光泽吸引。传统器皿上的云纹流转着古朴的韵律,现代文创摆件的几何纹路里藏着年轻的巧思,指尖轻触时,细腻的质感像在与千年前的工匠对话。陈列架上的每一件作品都带着时光的包浆——传承人说,好的漆器会随岁月生长,裂纹里能开出“蛇腹纹”“冰裂纹”的花。原来,真正的传统从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会呼吸的生命。
  专访时,传承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比划着割漆的姿势:“凌晨上山,腰系绳索悬在漆树上,一刀下去,乳白色的漆液像眼泪似的渗出来,一天最多采半斤。”那句“百里千刀一斤漆”,突然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沉甸甸的画面。更让我震撼的是他数十年的坚守:既舍不得丢掉“髹漆七遍”的老规矩,又琢磨着把大漆融入手机壳、笔记本这些校园文创。他说:“守正不是守旧,让年轻人愿意把漆器带在身边,才是真的活下来了。”
  第二天学刷漆时,我才算真正摸到了传承的门道。原以为不过是简单的涂抹,可生漆黏稠,桐油调和的比例、刷子倾斜的角度、手腕用力的轻重,稍有差池就会留下痕迹。练到第五遍时,看着漆膜上终于均匀泛起的琥珀光,突然懂了什么叫“工匠精神”——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重复的工序做到极致的耐心。
  离开工作室时,我的指尖还残留着生漆淡淡的清香。这两天的经历让我明白,非遗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古董,它藏在匠人掌心的温度里,藏在我们年轻人愿意俯身倾听的姿态里。或许我成不了大漆传承人,但至少会把这段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会在看到传统工艺时多一份驻足——因为那些流淌在漆器纹路里的,不仅是千年的技艺,更是我们不能断的根。
作者:付凯羽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曲阜师范大学赴日照“曲园学子探漆艺,日照千年续文脉”社会实践队——付凯羽个人感悟
  • 丽水学院工学院实践队走访优秀校友汲取奋进力量
  • 青春返乡,筑梦岳西
  • 2月10日,我有幸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岳西县举办的“宜礼待才‘岳’您同行”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
  • 07-19
  • 长安大学“溯源三秦遗韵,赓续文脉薪火”实践队开展陕西历史文化与文创产业深度调研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暑期实践团:助力安康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