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激励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探访大国工程,锻造行业匠心”主题型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交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号召学生积极投身重大工程建设,实现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6月28日至6月30日,实践团在学院团委指导老师带领下,先后参访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及杨浦大桥等地,沉浸式学习百年建筑中的革命精神,探究重大工程背后的技术攻坚与历史传承。
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里的技术密码与建党初心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 76 号,这座建于 1920 年的石库门建筑,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原真性、唯一性的历史保护建筑。实践团成员在刘鑫檑同学的引导下,参观了复原的中共一大会议室、代表住所等场景,青砖墙木雕窗,这里既具有特色建筑风格,又是连接历史与时代的重要精神标识。
中共一大会址体现一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开端,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的更新,采取保护性修缮的“修旧如故”最小干预。门头采用红砖拼花装饰,与周边石库门建筑相呼应。大门对称布局,中高两低。中间较高的三个开间为展馆的实际出入口,较高开间上方题馆名,高度与新馆总体立面及室内空间高度相适宜。

中共一大会址及纪念馆通过丰富的文物资料等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场景。在小小的会议室旧址里,13位代表奠定了中国革命最坚定的坐标;董必武重返时题写的“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是对初心使命的最佳注解。通过数百件革命文物与智能化展陈,实践团深刻体悟早期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内核。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擘画城市蓝图,感受“人民城市”独特魅力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犹如一朵盛开的白玉兰,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了解城市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的重要窗口。
实践团成员在张宇星同学的带领下,学习了上海自1931年以来的城市总体规划历程。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壮丽画卷,是一代代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以赤诚初心和精湛技艺共同绘就。墙壁上闪闪发光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揭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本质,这句箴言在代代建设者手中传递,照亮了城市前行的方向。

“人文之城”展区中,同学们通过上海顾绣肌理墙,触摸城市的发展脉络;驻足在“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展项,通过iPad切换日夜场景,观赏到光影变化下的外滩历史建筑群;观看“‘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展项,探索关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规划策略,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人民城市”理念下工程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交织。在“创新之城”展区中,同学们通过5D数字化城市沙盘,动态观看到上海2035总体规划共同指向展厅的核心,其生动、逼真地演绎了城市空间发展历程,不仅给同学们带来震撼体验,更领略到上海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
四行仓库:钢铁脊梁与民族血性的双重丰碑
四行仓库始建于 1931 年,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结构,墙体厚度达 1.5 米,立柱直径超 0.8 米,这种 “堡垒式” 设计在 1937 年淞沪会战中成为 “八百壮士” 的防御屏障。实践团实地观察西墙密布的弹孔与炮弹坑,刘鑫檑同学向实践团讲解了当年日军炮弹击中墙体却未穿透的工程细节 —— 墙体内部填充沙包与混凝土,形成 “刚柔并济” 的抗冲击结构。

展厅内谢晋元将军在奔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家书直击心灵;栩栩如生的蜡像群将“八百壮士”在仓库内死守的经典瞬间凝固。场景布置与光影配合,让同学们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
四行仓库改造设计秉承“尊重历史,全面、完整、准确再现战争场景”的理念,严格遵循上海市文物局对重点保护部位制定的保护方案与具体措施。西墙那430个弹孔与8处炮痕,是通过精确测绘、现代技术加固保护还原而成。战痕累累的西墙警世而立,是历史的警醒,也体现着工程技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杨浦大桥:钢铁脊梁上的强国见证
6月29日,实践团成员来到杨浦大桥,规划设计阶段攻坚克难,施工过程中勇攀技术高峰,杨浦大桥不仅是连接浦江两岸的关键枢纽,极大推动了浦东开发开放进程,更以其独特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结构形式,成为展示中国桥梁建设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闪亮名片,是镶嵌在上海市天际线上不可或缺的技术图腾与历史坐标。通过实践团成员王培达的细致剖析,大家对这座世界级斜拉桥的建设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职业使命有更真切的体会。
传承宋庆龄革命精神 矢志民族复兴伟业
6月3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红色精神的土地上,共同缅怀宋庆龄的光辉一生,汲取奋进力量。
在宋庆龄汉白玉坐像前,实践团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鞠躬致敬并肃立默哀,学习宋庆龄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及世界和平奋斗终生的光辉事迹,体悟其坚定的政治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予青年一代宝贵的精神力量。
融红于心,锻匠于行:实践团的青春思考
从一大会址的建党初心,到四行仓库的浴血坚守,到宋庆龄的赤子情怀与奉献精神,实践团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从规划馆的宏伟蓝图,到杨浦大桥,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大国工匠攻坚克难的智慧。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将技术报国情怀铸进理想,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血脉,此次实践的宝贵经历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与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文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 张宇星 王培达 顾紫欣
图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 王培达 刘鑫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