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两位指导老师肖霄和夏锦萱的带领下,奔赴广水市杨寨镇,开启乡村振兴调研之旅,在政企交流与村落走访中,探寻月日塘村多元发展的活力密码。
实践首站,在团队与杨寨镇政府的交流中,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布局,实践团队初步锚定了为乡村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有了宏观认知。
“我们只是把村干部该做的事做好,有责任把每天的时间都用在群众中。”月日塘的村书记郑强强谦逊道。随着村落的参观参观,队员们了解到村民们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汇聚党员、能工巧匠,为困难家庭修物送礼。推出积分超市以邻里、卫生等评比激活村民参与热情,让淳朴民风落地生根,极大改善了邻里关系,彰显了“孝”的传统美德。

在果园里,葡萄、樱桃等种植基地的大胆尝试,是村委敢于尝试带领乡村致富开辟的新道路。而科技赋能的粮食烘干厂,更是惊喜之笔——经数字化改良,烘干效率跃升、人工成本锐减,统收统销模式让粮农无忧,成为农业从“产业化”迈向“数字化”的生动注脚。此次烘干场的科技改良,是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将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帮助更多乡村产业借助数字化技术科技,实现转型升级,走出一条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杨寨镇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将持续推进,实践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投身于乡村数字化建设、乡村经济优化、文化传承助力等工作中,力求最大程度指导帮助政府,同时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希望同学们立足于杨寨镇的工业特色和红色历史,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夏锦萱说道,“期待能让这一批青春的血液进来杨寨镇,做到习总书记的嘱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