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电 在6月30日至7月2日的三天支教实践中,携手公益红领“菁”团队为后塘河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元教育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技、科学、人文、艺术等系列课程,志愿者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科技课堂上,电动赛车与爬虫机器人的组装成为最受欢迎的环节。当电路连接出现故障时,孩子们没有气馁,而是主动探讨解决方案;面对"倒着走"的机器人,他们尝试调整马达正负极。授课老师感慨:"孩子们展现出的不仅是动手能力,更是难能可贵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抗挫折精神。"

伯努利原理通过"空气赛跑游戏"变得生动有趣。悬浮的乒乓球、相互吸引的纸张,这些趣味实验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空气动力学的奥秘。"原来飞机是这样飞起来的!"一位小朋友在观察到机翼升力现象后兴奋地说道。志愿者们通过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
"人生拍卖会"课程带来了意外的感动。孩子们对"健康""诚信""智慧"等价值观的纯真理解让志愿者们动容。课堂上高举的小手、闪亮的眼睛,展现了教育更深层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
在像素画和黏土创作课上,孩子们用艺术表达内心世界。志愿者采用鼓励式教学法,见证了一个个创意火花的绽放。特别是有孩子通过作品倾诉情感时,团队更加确信艺术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化学课的"彩虹雨"实验、生物仿生设计、三原色石头画创作、树叶蓝晒工艺......这些跨学科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悟。当孩子们兴奋地讨论汽车流线型与鱼类形态的关联,或专注调配属于自己的"彩虹"时,创新思维正在悄然生长。
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实践体验。孩子们在失败中学会坚持,在合作中懂得分享,这正是全面发展的关键。"
志愿者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团队计划将此次经验整理成册,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这场支教实践生动诠释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真谛。通过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的教学设计,志愿者们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