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太湖县文化馆后,我们如约拜访了馆内花梆舞市级传承人胡芳老师。更令人欣喜的是,承蒙文化馆馆长协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花梆舞省级传承人何美华老师莅临交流。在馆内一间雅致的会议室里,我们围坐一隅,就花梆舞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聚焦其生存现状、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
花梆舞省级传承人何美华老师亲自为我们示范并拆解了花梆舞的几个经典基本动作。她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与背后的文化寓意,一边耐心细致地纠正我们的步法和手势,让我们得以沉浸式体验这项传统舞蹈的独特韵味。尽管只是初步接触,但在老师精准的示范和即时反馈中,我们逐渐领悟到花梆舞那份刚柔并济的美感。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步伐和手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短暂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了动作,更触摸到了这项古老艺术活态传承的温度。
我们首先询问了何美华老师接触并创编花梆舞的契机。何老师深情回忆道,大约十年前,她作为黄梅戏剧团的青年演员,在一次任务中被特别抽调参与地方文化工作。正是这次机遇,将她带到了花梆舞的发源地——太湖县百里镇进行沉浸式的采风与生活体验。
在百里镇,何老师深刻观察并领悟了当地山民一种独特的生活智慧:为了驱赶侵扰家园的深山中野兽,人们发展出了一套实用动作。这种源于生存需求、充满力量与节奏感的原始行为,瞬间点燃了她的艺术灵感。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对民间艺术的敏锐感知,何老师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将这些朴素的“驱兽”生活动作进行提炼、美化和艺术编排,成功将其升华、创编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表现力的舞台舞蹈——即如今我们所知的花梆舞雏形。这标志着一个从实用生存技能到舞台表演艺术的关键性转变。
谈及花梆舞的发展现状,何老师介绍了一项重要的创新成果:花梆舞已从最初相对基础的八个核心元素动作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提炼与拓展编排,发展成如今更具艺术表现力与舞台观赏性的完整舞蹈形式。这一演变体现了传承者们为适应现代审美、增强艺术生命力所做的努力。
然而,何老师也坦诚指出了花梆舞传承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宣传力度不足:花梆舞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依然有限,公众认知度有待大幅提升。
2. 影像资料匮乏:系统记录花梆舞技艺、教学、表演的高质量影像资料严重短缺,这不仅不利于推广,也为未来的研究、复现和教学传承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