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组织我们开展了黄山野外实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课本知识的延伸,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深度学习与心灵洗礼。黄山山脉层峦叠嶂、生态多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区之一。在这里,我们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对中药材的认知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与深入的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穿行在山林之间,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深入实地,识别各种野生药用植物。我们重点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以及采收加工方式,识别了包括黄精、三叶青、黄柏、杜仲、半边莲、射干等几十种常见药用植物,尤其关注了其在《中华本草》和《中国药典》中的收载情况与临床应用价值。为了准确辨认每一种植物,我们常常围着一株植物反复观察其叶形、花色、根茎特征,再对照资料逐一比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
黄山天气多变,我们经历了雨雾交加的湿冷,也遭遇了烈日炎炎的酷热。在下雨的日子里,山路泥泞湿滑,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防止摔倒或迷路。雨后的山林虽然更加湿润难行,但植物的叶片却格外鲜亮,许多苔藓类、蕨类植物也在湿润的环境中更加清晰可辨。而在阳光暴晒的日子,我们头顶烈日,背着水壶和笔记本,走过一段又一段陡峭的山路,汗水很快浸透衣背,但每当看到某种珍贵植物,大家立刻又精神振奋,忘却疲惫,投入到记录与学习中。
这次实习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在自然中学习”的实践方式。过去我们在教室里看图识药,往往容易将植物特征机械记忆,缺乏系统感知。而在黄山的山林中,一棵植物从根到叶,从生长角度到生态背景,从地形气候到分布范围,每一处都能与书本知识形成联系,我们从中获得的是立体而真实的学习体验。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提升了我对中药资源本身的敬畏之心。
此外,本次野外实习也是一次精神和体力上的考验。山路崎岖,许多路段需要攀爬岩石、穿越灌木林,甚至跋涉过湿地或碎石坡。有时,一天步行近十公里,我们一边走一边记,一边拍照一边采样,虽然身体疲惫,但在团队的互助与鼓励下,每个人都坚持了下来。有同学在途中不慎滑倒,大家立刻停下来帮助处理伤口;有同学体力不支,我们就轮流帮忙背负资料和采集工具。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协作中,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团队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我们耐心讲解,在野外安全、物种保护、采集伦理等方面也反复提醒与教育,强调要敬畏自然、遵循科学。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中药资源调查,避免盲目采挖和破坏性行为,树立了生态保护与中药开发并重的理念。通过这次实践,我对中药资源的珍贵性与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在中药学领域深耕的决心。现代中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资源的尊重与继承,也离不开科学调查、系统研究和生态意识的建立。本次实习不仅让我掌握了大量实用技能,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总之,这次黄山野外实习是一段难得的成长旅程,它让我从教室走向山林,从书本走向自然。在翻山越岭中,我看到了无数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也更加珍惜所学专业的独特价值。今后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注药用植物保护,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