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助力滩区蝶变:聊大学子深入黄河滩区迁建社区调研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0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却也因频繁的水患,让沿岸部分地区的百姓饱受其苦。黄河滩区迁建,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承载着万千滩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近日,聊城大学一支充满活力与担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与热忱,奔赴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开启了为期14天的深度调研之旅,用青春智慧探寻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这支社会实践团队由7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他们的专业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会计学、学科教学(思政)等多个领域。多学科的融合,让团队拥有独特的视角,力求为滩区迁建社区发展提供全面且科学的方案。团队成员们深知此次实践的意义重大,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决心在这片迁建热土上留下青春奋斗的足迹。
  抵达滩区迁建社区后,实践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调研工作中。社区居民是迁建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团队成员们挨家挨户走访,与居民们亲切交谈。在交流过程中,他们认真倾听居民们搬迁后的生活感受,记录下居民们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期望。不少居民表示,新社区的居住环境相比过去有了天壤之别,宽敞明亮的楼房、干净整洁的街道,让生活品质大幅提升。然而,在就业和社区融入方面,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一位大叔无奈地说:“以前在滩区,靠着种地还能有份稳定的收入,现在搬到新社区,地没了,工作却不好找,每天心里都空落落的。”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们的心,也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调研的重点和方向。
   除了与居民交流,团队还与社区管理部门展开了深入座谈。在座谈会上,社区管理人员详细介绍了社区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情况。实地考察时,团队发现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道路、水电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但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已经建成,但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文化设施和活动,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展开了一场场热烈的讨论。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滩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团队建议发展特色农业观光产业。他们设想打造一个集采摘、休闲、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不仅能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游玩,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促进社区经济增长。为了让这个建议更具可行性,会计学专业的同学对项目的成本投入、预期收益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和分析。
   在社区治理方面,团队提出引入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社区的人员流动、设施维护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他们建议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比赛等,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让这些建议能够真正落地实施,实践团队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对接。他们精心制作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和发展规划方案,将调研成果和建议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份诚意满满的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这些建议,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逐步推进落实。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团队成员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团队成员邵晓雅说:“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通过这次实践,真正走进了社区,了解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也明白了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未来,聊城大学“黄河新颂·滩梦织辉”社会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黄河滩区迁建社区的发展。团队计划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回访,跟踪建议的实施情况,为社区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帮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邵晓雅 张琪悦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