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童心织梦”灵山行:为留守儿童筑暖途

发布时间:2025-02-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怀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为给留守儿童群体送去更多温暖与支持,2025年1月17日至21日,童心织梦队积极投身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行程紧密,覆盖灵山中学、灵山街道、灵山中心广场及大芦村等多地,致力于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专业且贴心的关爱服务。
深入调研,精准聚焦留守儿童困境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父母长期缺位,这些孩子在社交、情感及个人发展方面面临重重挑战。活动前期,童心织梦队便开启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队员们运用线上问卷与实地走访双管齐下的方式,对灵山县多个村落的留守儿童状况展开全面摸排。线上问卷内容丰富,涵盖孩子日常生活细节、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以及亲子沟通频率等关键方面。实地走访时,队员们与当地村干部、学校老师促膝长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具体难题。通过这些努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明确了精准帮扶的方向。 

图为儿童所画的成品  张茹芸摄
亲情手作,搭建亲子情感桥梁
    活动期间,一系列以亲情为主题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温馨上演。志愿者们精心筹备了五颜六色的毛线、柔软画笔与精美画纸。编织围巾环节,志愿者们手把手耐心教孩子们起针、熟悉编织针法。孩子们学得全神贯注,即便手指被毛线勒红也乐在其中。绘制亲情画像时,一个小男孩轻声呢喃:“我好久没见到爸爸妈妈了,我想把他们画得帅帅的、美美的。” 志愿者们借此引导孩子们分享与父母的美好回忆,勇敢表达对父母的思念。这些饱含深情的手工艺品,成为了亲子间情感交流的独特纽带,切实提升了孩子们的情感沟通与社交能力。
                                               
图为儿童绘制的亲情画  张茹芸摄
职业体验,助力拓宽未来视野
    童心织梦队特别举办“职业体验日”活动,精心模拟医生、消防员、教师、工程师等多种职业场景。为增强场景真实感,志愿者们准备了专业道具,如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消防员的头盔、消防服,教师的教案、黑板擦等。活动中,孩子们穿上相应服装,迅速融入角色。在模拟医生场景,“小医生”手持听诊器,认真为“小病人”检查身体,还不忘叮嘱“病人”按时吃药。在分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职业视野得以拓宽,为未来职业规划埋下希望的种子,社交自信与表达能力也显著提升。
趣味游戏,打开孩子心灵之门
    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童心织梦队设计了涂鸦传递、压力纸飞机、情感表达等趣味小游戏。涂鸦传递游戏中,孩子们围坐成圈依次创作,最终共同完成一幅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压力纸飞机游戏里,孩子们将烦恼写在纸上,折成纸飞机放飞,寓意抛却烦恼。这些游戏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的表达氛围,让原本不善言辞的孩子也能找到抒发情感的途径,逐渐打开心扉。    
图为队员与儿童合影留念  张茹芸摄
精心筹备,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早在项目筹备阶段,童心织梦队便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提前一个月,队员们就与灵山街道、灵山中学取得联系,通过多次线上线下会议,敲定活动场地使用时间及相关事宜。为筹备充足物资,队员们积极行动,通过线上众筹、线下拉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购置手工材料、绘画工具、职业体验道具等。确定在大芦村开展活动时,队员们提前与当地村委会沟通,挨家挨户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邀请孩子参与,并详细记录年龄、兴趣爱好等信息。同时,借助学校公告栏、社区微信群、当地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参与活动。
    此次“壮美边疆”探访实践专项活动成效显著,童心织梦队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为灵山县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希望。活动结束后的回访显示,孩子们笑容明显增多,与人交流时更加自信。展望未来,童心织梦队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群体,计划定期开展线上辅导、线下回访等活动,持续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作者:韦欣晓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童心织梦”灵山行:为留守儿童筑暖途
  • 《新春阖家乐,不为食所忧》
  • 为响应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在回到家乡后都积极投入到关于家乡食品
  • 02-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