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陕派风味传千年,华夏非遗韵今朝—西安财经大学青言实践队开展“非遗”主题宣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的央视春晚也融入了更多非遗元素,开场视觉秀《迎福》炫出打铁花、庆阳剪纸等16种非遗,通过AR、裸眼3D等科技加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体现了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
在此背景下,西安财经大学校团委“青言实践队”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在全国3省7地,通过学习调研、参观走访探寻家乡传统文化、讲述非遗故事等,  挖掘当地与春节相关的年俗非遗等,发挥大学生宣讲员的优势特长,开展“传陕派风味传千年,华夏非遗韵今朝”主题接力宣讲实践,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重视非遗,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探非遗古韵,传文化精粹。此次“陕派风味传千年,华夏非遗韵今朝”专题接力宣讲活动,旨在探寻成员所在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家乡非遗的深厚底蕴与丰富资源,讲好非遗故事,让古老的非遗跨越时空,融入现代生活,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中华文明在传承中延续,在创新中绽放新的华彩,使其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
同学们化身非遗志愿宣讲员,通过学习调研、参观走访探寻家乡传统文化,讲述非遗故事,用热忱与担当开启了一场追寻非遗文化的奇妙之旅。在民间美食类的非遗志愿宣讲中,朱润雨和田钰昕穿梭于古城西安,前者挖掘以面粉绘就的民俗瑰宝“陕西花馍”的前世今生,后者走进同盛祥泡馍,探秘泡馍何以成为西安饮食文化的象征;拓甜甜和韦芮萱分别围绕子长煎饼和淳化荞面饸饹,展示陕北、关中饮食文化的独特风味;余俊江对信阳毛尖的宣讲,溯源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在地方表演类非遗志愿宣讲中,王怡晨通过咸阳牛拉鼓传递着民间艺术表演的质朴与力量之美;张绰在其家乡青海省海东市展现着传统河湟皮影戏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和活力。在手工技艺类非遗志愿宣讲中,王筱雅探源旬阳木刻版画,感受以刀为笔、以木为纸雕琢的视觉盛宴;陈盼和宁静卓则分别以尧头黑瓷和三原面花为对象,讲述着关中地区贯通古今的“指尖艺术”,感受传承千年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和精神之美。在这场文化接力传承的社会实践中,西财大青年以独特方式传递非遗魅力,赓续中华文明,让古老文化跨越时空,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新的光彩。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通过本次“传陕派风味传千年,华夏非遗韵今朝”主题宣讲实践,大学生宣讲团“青言实践队”的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用青言青语讲述家乡非遗文化故事,助力家乡文明传播。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财经大学大学生宣讲团将持续为讲好中国故事、发出时代青音,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做出青年贡献。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曲园学子探寻曹州戏曲——鲁西南文化瑰宝
  • “膳”行归乡,食育领航
  • “膳”行归乡,食育领航
  • 为有效提升家乡居民的健康素质,塔里木大学食品院学子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专业知识向家乡居民推广健康膳食理念,同时
  • 02-14
  • 曲园学子走进敬老院,传递温暖与爱
  • 曲园学子走进敬老院,传递温暖与爱
  •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温情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苯心未来”
  • 02-14
  • 山东大学“纤智未来”调研团成员参访了盛达渔业有限公司
  • 95推普实践团跨省份调研,洞察普通话推广现状与挑战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