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筑梦 科普逐光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面部署,响应“健康中国2030”远景目标,促进全民健康科普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培养新时代优秀健康科普青年,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工作部团委,于2025年1月至2月,携手新医青工作室“筑梦医心 护佑三农”社会实践团队,依托“返家乡”实践平台,精心开展了第三期新时代医学青年健康科普能力提升营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奏响了一曲澎湃激昂的青春乐章。
医路的科普新篇:双院联动,开启健康新征程
1月19日晚,第三期“新医青”健康科普训练营开营仪式于线上圆满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多方领导、老师、健康科普导师以及众多营员共同参与。目前,“新医青”健康科普训练营,在宗濂书院党总支与一附院青年工作部团委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两期,开展讲座30余场,参与人数超2000人次,成果丰硕。而第三期训练营亮点十足,特邀请一附院首届“健康科普交医秀”自媒体健康科普大赛的优秀教师、科普达人担任导师。寒假期间,训练营也将开展丰富活动,助力营员成长,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交大医学青年们将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绽放光彩,为健康科普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知识的星辰大海:多元培训,启迪科普智慧
实践团队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业医师,组织开展有关康复医学和眼科的两场培训,以丰富成员相关专业知识、提升成员健康科普能力。
1月26日晚,康复医学科的权璐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科普经验化身知识的使者,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授了有关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健康科普的实用技巧以及宝贵经验。权老师提到,科普作品要兼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其中创新性讲究形式多样惹人爱,要足够“戏精”和“吸睛”,同时重视团队合作和角色完整,可以唱跳结合增加欢乐;要深入浅出接地气,可以通过问答对话紧扣主题,或通过形象比喻使科普更加“落地”,也可通过语言特色增加作品魅力。实用性则要做到直击痛点、简化难点和动作连续。
2月8日晚,眼科的齐赟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向同学们科普了眼部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会议伊始,齐老师以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你是我的眼》引入,向同学们介绍了人体重要的器官“眼睛”,包括它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独特的功能。随后,齐老师以眼球结构为基础,依次向同学们介绍了近视,远视,角膜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等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式。这场讲座给同学们敲响了警钟,让大家开始重视和反思自己的用眼习惯,老师分享的许多实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使大家更好地爱护眼睛,同时这些知识也会被营员们用于科普创作之中,与更多的人分享,使大家都能守护好这扇心灵的窗户。
团队也邀请了医学部仁心宣讲团团长程倩茹学姐、校学生宣讲团宣讲培训中心主任高鑫琪学姐,为成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示范宣讲及健康科普技巧培训。她们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生动阐述科普宣讲的艺术,从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情感传递的真挚动人,到逻辑架构的严谨清晰,全方位助力同学们提升科普宣讲能力,让知识的传播更具感染力与影响力。
创作的奇妙旅程:小班雕琢,孕育科普作品
在进行公开培训的同时,团队也组建了康复医学科和眼科健康科普小班,并邀请交大一附院的专业老师作为小班内的“健康科普导师”。成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心仪的科室,与专业导师开展一场双相奔赴的成长之旅。
1月27日,康复医学小班组织开展小班见面会,与导师交流科普创作的想法并获取建议,进行更加细致以及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班成员集思广益,结合当下群众所关心的健康问题,进性脊柱和颈椎两方面的康复科普。负责颈椎方面科普的同学,虑到近年来“低头族”“久坐族”增多,创作了《当低头族遇上抬头难,如何守护我们的颈椎?》的科普推送。而负责进行脊柱方面科普的同学,联系当下“正骨”的热点问题,以盲目正骨治疗脊柱侧弯而导致脊柱损伤为切入点,创作了有关脊柱侧弯的宣讲以及舞台剧的剧本,增加了趣味性和创新性,从而达到更有效健康科普效果。
2月10日,眼科小班组织开展了小班见面会,在此之前,眼科营员们已经完成了科普作品创作的初版,此次会议的内容也主要是针对科普作品的修改和科普宣讲技巧的培训。内容方面为齐老师提出的视网膜脱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两种疾病均为目前的常见疾病,且都具有早发现易治疗的特点,一旦拖延至晚期则治疗和预后情况都不会很乐观。因此科普的重点主要是引起受众对眼部问题的重视,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眼科的营员们选择科普宣讲PPT和短视频两手抓的形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对于同学们的创作积极性和科普作品,齐老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专业角度给予了修改意见,如:科普的落脚点要着重放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这些大众易理解和施行的方面;讲解治疗方法时,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往往更加实用,而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则可以选择适当穿插。帮助同学们在科普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践的广阔天地:线下奔赴,传递健康之光
线上的知识沉淀,在线下的广阔天地中结出累累硕果。成员们与所在地附近的学校、社区、敬老院等取得联系,将线上成果转化为线下实践。
眼科小班的张锦妍同学,在科普创作之余还制作了有关大学生用眼情况和卫生习惯调查问卷。对于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的时间,距离,日常是否会出现眼部不适的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眼部体检的频率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这些数据使得营员们对于同学们的用眼情况和现有的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使科普内容更精准,有助于线下科普的开展。
1月30日,团队成员利用春节聚会期间,结合制作的科普宣讲 PPT向家人及亲戚介绍了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健康知识,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家人详细讲述了相关疾病的病因及危害,着重鼓励家人通过积极运动锻炼、科学饮食方式控制及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宣讲中,团队成员运用多个生活中的实例和生动的比喻,确保听众们的充分理解和宣讲的趣味性。宣讲为家人亲戚传递了健康知识也促进实践队员将所学医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升科普的温度。
2月9日至12日,康复医学小班成员,利用创作的科普作品,在贵州省遵义市、陕西省渭南市开展“别让'歪脊梁’偷走健康”的入户科普。主要围绕脊柱侧弯的自测、怎样科学地治疗脊柱侧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脊柱侧弯三个方面进行科普。有群众反应对于此次科普受益匪浅,之前误认为脊柱侧弯只能采取正骨,没想到通过康复治疗也能恢复,而且安全更有保障。
2月10日,小班成员在江西赣州的小镇,开展有关颈椎病的科普。近年来“低头族”“久坐族”逐渐增多,尤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人群,居民们日常不引起重视,往往出现颈部等疼痛时才后悔莫及。针对这一现象,科普围绕颈椎病的危害、成因、预防措施进行介绍,并对群众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每一场线下宣讲,都是一次爱的奉献,成员们用专业知识与真挚热情,将健康理念传递到祖国各地,为健康知识的普及注入青春力量。
“新医青”科普训练营,是成员们科普道路的启航之地,是培育健康科普主力军的坚实摇篮,更是交大医学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广阔舞台。在这里,青春与使命相拥,知识与实践共鸣,为建立健康科普人才储备库筑牢根基。
医心筑梦,科普逐光。西安交大的医学学子们正以扎实的专业本领、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挑健康科普事业的重担,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健康事业接班人!
作者:李雨诺 程玉娇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乡梓逐梦处,流韵启新程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流动现象日益显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但
-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