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2月13日讯】(通讯员:李晨曦)
近年来,我国城市垃圾量迅速增长,而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澄海拾遗队聚集这一热点,展开实地走访,于2月12日对山西省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进行相应走访调研。
在走访期间,团队通过与负责人交流,了解到太原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现有垃圾终端处理场8座,大型转运站2座。目前,太原市垃圾分类日均回收可回收物2100吨,日均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315吨,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达32%,垃圾减量率达17%。无害化处理率达98.6%,建成区无害化率达100%。在交流中还了解到,在疫情爆发后,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加强了对于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处置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防止疾病传播、防范次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关口。在污水处理方面,切实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集中隔离点、医废处置单位和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检查并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污染。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情况尤其是医疗垃圾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宣传和引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技术支持。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澄海拾遗队 责任编辑:李晨曦